02.25 藍城小鎮:打造詩意棲居“桃花源”

悠悠/文

鄉村振興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如何將溧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留住原住民的同時,儘可能吸引中高端人才來創業就業,長期定居,悠然南山藍城小鎮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今年四月,中國•溧陽茶葉節暨天目湖旅遊節在溧陽悠然南山拉開帷幕。金燦燦的油菜花田、層層疊疊的茶園、清麗溫馨的民居、熱情而忙碌的村民,這一切,讓人恍如走進陶淵明筆下理想的桃花源。

對久居都市的人而言,悠然南山是他們對詩意田園的想象;在小鎮藍圖中,悠然南山是農旅小鎮的優秀示範;而對當地村民來說,它又讓村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

在“美好生活綜合服務商”——藍城的運營下,以溧陽悠然南山為代表的藍城農旅小鎮,正以一種符合社會創新的新趨勢,通過對農業的復甦重構,喚醒曾經土地信仰,復構昔時的田園禮序,發展鄉村的經濟,煥發農村的繁榮。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喚醒曾經的土地信仰

2017年藍城整合自己的產業鏈及相關資源,沿天目山餘脈一路向北,將一份土地信仰種於豐沛的溧陽。 保持敬畏與剋制的態度,對土地給予最大尊重——這是溧陽悠然南山團隊的準則,也是每一位藍城人對待土地的態度。

從酷暑到寒冬,從田間到地頭,藍城各級工作人員對全村的生活習慣、傳統農耕文化、地理和發展優勢進行了深度研究考察,並完成了對整個項目的完整定位和改造方向,藍城首個田園美學小鎮也呼之欲出。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為了找回對土地和農時的尊重,藍城的農業從灌溉施肥、除草授粉,到應時收穫,皆遵循有機方法種植的理念,不使用化肥、激素、化肥農藥等,採用人工除草,以稻鴨共生的方式生態種植;遵循生長規則,給每一種作物以足足的生命週期。自然與四時,是喚醒人與土地和諧的法則,也是藍城人最淳樸的信仰。

也正是因此,溧陽悠然南山的“天賜糧緣”大米,合肥春風廬邑的黑米,雙浦原鄉的蓴菜……藍城小鎮的每一樣農產品,均讓人口舌生津、戀戀不忘。

復構昔時的田園禮序

歲月之禮,天令地時。中國之禮,根植於對天地的敬畏,亦起源於對美好的渴盼。

2018年10月,悠然南山在田野上、村道邊,舉行了一場充滿煙火氣的豐收慶典,逾1500人在稻海中聽秋風頌歌,于田園裡看豐收獻舞,極具地方特色的太平鑼鼓,又在這一方土地上被敲響。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傳承美好鄉村文化,繼承傳統民俗再創新,這是藍城對每一位農鎮提出的基本要求。

從嘉興春風江南,到嵊州越劇小鎮、自貢春風桃源;從春耕大典,到豐收慶典,幾乎每一個藍城農業小鎮,都有一套融匯當地土地記憶的田園禮序。

“農雖舊業,其命惟新”。在這一套套莊嚴而隆重的禮序慶典中,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這些關於生命的程序,開始重新走入人們的心田。這不止是現代化農業盛景的展現,更包含有農人參與新產業、保護當地文化遺產、守望精神家園的眾多物質與精神內涵。

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文化的復興,帶來的是人們對農旅小鎮的嚮往,但經濟的發展,才是保持小鎮活力的關鍵。

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小鎮在發展鄉村經濟上,亦不遺餘力。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據悠然南山團隊統計:2018年小鎮區域內已種植水稻800畝左右、特色果蔬100畝左右、果樹及苗木300畝左右。藍城為原住民創造了超過百個的就業崗位,吸引有技術、有需求的農民轉型成為領工資的農業產業工人。“農民”這一身份,在小鎮實現了向“職業”的轉換。

悠然南山小鎮的生產隊長——68歲的王福清,之前的收入不穩定,主要靠在外打工貼補家用,年收入只有3.2萬元。如今小鎮落地後,每年的土地流轉收入,再加上作為產業工人的薪資收入,他每年的穩定收入已有4.82萬元,增幅達50%。

藍城還積極發掘當地手工藝,以溧陽悠然南山為例,被譽為“臺北故宮文創第一人”的何春寰擔任小鎮顧問。已前來考察多次,琢磨怎樣提煉文化元素,教原住民改進傳統手藝。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發展產業的同時,藍城還積極改善鄉村面貌,溧陽悠然南山輻射的9個村438戶原住民,藍城替他們統一做了外立面翻新,庭院美化基本完成,同時改造了全域汙水管網,拓寬村裡道路。配合上藍城小鎮遊客接待中心、農科館、集市、特色餐飲以及酒店等豐盛配套,當地人有了更多美好生活內容,而每一位觀光的遊客也終於有了留下來的條件。

農村土地逐漸實現集約利用、農村傳統生產活力被再次激發,文化特色產業重新被拾起……藍城農旅小鎮的建設,讓小鎮農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了起來。

讓居民回到鄉村創業

開紫藤小院的苗水香,自在清境客棧的老闆萬愛保,賣自制農副產品的雷敏……如今的悠然南山,呈現的是一種與農村空心化截然不同的活力與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大城市來到這裡自主創業。

恰如綠城、藍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曾經的期待:“溧陽悠然南山項目做好了,對做農鎮的啟示,有很重要的意義。”

蓝城小镇:打造诗意栖居“桃花源”

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化進程中,延續千年的鄉土文明曾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失色,連鄉土情結亦成為不得已的割捨。而藍城的小鎮,讓城市化進程與中國的鄉村振興有了完美的融和。

從小鎮生活的漸入佳境到小鎮文旅的逐漸繁榮,再到越來越多的農二代返鄉創業,悠然南山這座被5A級景區包圍的田園美學小鎮,正在清晰地踐行藍城農旅小鎮的發展模型。

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

在一座座“飄落人間的天堂”中,

美好生活綜合服務商藍城對生活的理解與想象

正在生根、發芽並蓬勃生長。

南山有夢,其色為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