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宅家,與父母相處日子

從上班開始沒有和父母長時間的相處過,我在外地鐵路上班,上兩週休息一週,所以一般回來在家一個禮拜拋去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在家也就是四五天吧。這次疫情的爆發我在家待了快五十天了,長時間的待在家會發現和父母會有一些矛盾產生,也會有溫馨。

#我,無條件寫作#

一、婚姻問題,矛盾重重

男,今年三十歲,因為一直沒有遇到一個兩情相悅的人所以遲遲沒有結婚。婚姻成了家裡的頭等大事,每次聊天都會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而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歡而散,其中還會伴隨一些爭吵,倍覺疲憊。

理解父母的心情,身邊的朋友、同事都已經抱了孫子了,自己的孩子卻還沒有結婚,著急難免,但是不能理解他們的做法。

他們總會用他們那個年代的觀點來言傳身教,諸如我們那會見了一面就定下來了,沒見幾次就結婚了,過到現在也挺好;差不多就行了,人家不嫌棄你就不要在挑了,歲數不小了,過了這個年齡就更不好找了;沒有感情可以慢慢培養,以後有個孩子就好了……

為什麼三四十年前結婚那麼容易,一是當時的社會狀態相對起來閉塞,接觸到的人少,也不講究談戀愛,倆人見面覺得不討厭就基本定下來了,二是女性到了結婚的年齡,找一個所謂的國營工,至少比在農村強一點,擺脫農村靠天吃飯的命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好了,女性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好的生活,不像三四十年前那麼依賴男性了,所以在婚姻上就會更加的慎重,當然男人也一樣。

既然自己也能過好,如果結婚的話為什麼不找一個兩情相悅的人呢?如果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最後一定會以離婚收場,還會帶來一身的傷痛,甚至開始恐婚,不會輕易開始下一段。

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1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宅家,與父母相處日子


相愛容易相守難,當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磨平了兩個人的激情,當生活像一杯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因為婆媳關係,孩子教育矛盾重重時,兩個人相愛還會相互體諒,相互扶持,相互忍讓。如果沒有多少愛的存在,剩下的就是無休止的指責與爭吵,互相攻擊對方的弱點與不堪,本來所剩無幾的感情也因為一次次的指責、爭吵而破裂,留下一地的雞毛。

看了九零後的很多離婚新聞,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面對“媽寶男”、“鳳凰男”、“伏弟魔”時,面對張嘴就是“我媽說”、“我媽養我不容易”、“我給我弟怎麼了”時,給本來並不牢固婚姻狠狠一擊。獨生子女,哪個都是家裡寵大的,不會妥協,互不相讓,雖然已經成年,可心理還不成熟,兩個“孩子”怎麼可能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有數據表明,離婚率在逐年提升,北京甚至達到了50%,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年輕人對待婚姻才更慎重。

父母催婚的時候會忽略兩個人是否合適,他們更像是在完成一個任務,更在乎的是親朋的說法,而不是你的幸福。他們甚至覺得你不結婚好像有多麼的丟人一樣,讓他們沒有面子,甚至抬不起頭。


有人22歲畢業,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了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有人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有人55歲退休,有人70歲才開始當總統。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每人都有自己的時區自己的步伐,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鬆,在你自己的時區裡,一切都安排好了。但是你要行動起來,遇到喜歡的要去主動追求,遇到該承擔的當仁不讓,遇到不會的主動學習。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的不會掉下來愛情,事業和知識,原地踏步將會錯過一切。

二、與父母相處,相愛相殺

父親是一個比較細緻的人,他的細緻在我看來有些接受不了,他會在意每一個東西,遙控器或者手機等等放在沙發上無意壓一下他怕壓壞;把用不鏽鋼盆剛熱好的湯直接放在餐桌上他怕把餐桌上的PVC桌布燙了;燉肉時需要焯一下,倒掉焯過肉的水時怕把馬桶釉面燙壞……諸如此類,不勝其煩。我沒有粗心大意的總是打壞東西,甚至沒怎麼打壞過東西,所以我總是用:這個東西又不是紙糊的來反駁他,收效甚微。

事實證明壓一下手機和遙控器不會壞,手機有保護殼一天摔過五回也依然沒有任何問題;PVC材質的桌布都是經過熱處理的,不鏽鋼的熱水壺燒了一壺水,直接放上去也沒有一點燙過的痕跡:馬桶都是經過1200度高溫燒製的,怎麼會被100度的水燙壞了釉面?

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是對的,但是不至於那麼小心翼翼,啥都怕弄壞的地步,會讓旁邊的人很反感,過猶不及。

宅家,與父母相處日子


母親是一個比較愛嘮叨的人,十有八九的女性都愛嘮叨,尤其是上了一定的歲數,她的嘮叨我接受不了,給我的感覺就是要控制我,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說,什麼都要按照她的意思做,不勝其煩。

工作後買了幾本書,和專業無關,她要問問價格,然後說和工作無關買來幹啥;我買了幾個手機殼她還會說有用的就行了,買那麼多幹啥;剛買車的時候買了一個操作檯的防曬墊,用了一年不想用了,放在家裡,她會要求我鋪上,然後還會說買了一堆,家裡連方的地方都沒有;我穿個半袖從護欄上拿東西,大呼小叫的說別感冒了;不打電話呢就算了,一打電話就問找對象怎麼樣了,甚至覺得今天認識,明天結婚都可以……例子太多,數不勝數。

上學時候在她眼裡除了課本都是閒書,看了沒用,我都工作了還要管我看什麼?一個手機殼,網上七八塊最多二三十的東西,我來回換著用,又沒扔了。防曬墊,因為買了一個香薰,要粘在操作檯上,我不能專門把防曬墊扣個窟窿出來吧?再說了一個裝飾的東西,我用膩了就不用了,我想用的時候在鋪上,有什麼好說的?穿個半袖拿個東西怕感冒,我又不是三歲,受不得一點風,著不得一點涼,我到覺得經常這麼冷熱交替反而有助於提升抵抗能力呢,不至於一變天就感冒。戀愛也好,結婚也罷,都需要一個相處的過程,沒有了解誰敢輕易結婚,很多事情是不已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正是因為她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說,我網購的一些東西不在往家裡寄,直接寄到單位。打電話問對象怎麼樣,用還行,湊合來敷衍。也和她解釋過,不理解,那最後就不在解釋。

宅家,與父母相處日子


我的父母都是很容易滿足的人,他們的滿足不需要花多少錢,有這個心意就會很開心。給他們買東西一定不能告訴實際價格,不然會捨不得還會怪你亂花錢。偶爾給他們一個驚喜會很滿足。

父親的手機不好用了,臘月二十八從朋友那買了一個,原價3200賣我2800,買回來後要告訴他們2000左右,這樣他們比較能接受。父親拿到會很開心,就像小時候的我突然得到了爸爸帶回來的禮物一樣。坐在沙發上看著他有些花白、稀疏的頭髮時,看著他的背不在那麼挺拔,腿腳也不在那麼靈活,提一桶水去澆花也有些吃力了,突然覺得父親老了,恍惚之間眼睛突然紅了,他就是想讓我趕緊結婚,要不要妥協,隨便找一個結婚算了?其實不是沒這麼想過,只是做不到啊,一輩子結婚一次,怎麼可能找一個不喜歡的人呢?對自己不負責,對人家也不負責。

母親也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她過生日時我大多不在,能做的就是打個電話,發個紅包,因為紅包看不到錢數,她才會收(紅包最只能發200,讓人很不爽,吐槽一下),回家後悄悄給她轉賬,然後趕緊用她的手機收了,在刪除聊天記錄。

愛美是每一個女人的天性,母親也不例外,她不捨得用太好的化妝品,我給買回來有時候還會嫌貴,不讓再買了。所以我給她買螺旋藻,在家裡給她做阿膠糕,買艾灸盒讓她艾灸,家裡人都能吃,也能用。一段時間後,她的皮膚相對起來白了一些,我會對她說吃的管用了,艾灸的有效果了,看看臉多白啊,要堅持哦,她會很高興,臉上洋溢著笑容,甚至還有些傲嬌,樂呵呵的說:我還沒抹油呢,抹點油更白。看到媽媽開心的樣子,突然覺得,每個女性不管多大,內心都住著一個小公主,她們的快樂有時候會很簡單,一句簡單但真摯的讚美,誇誇她衣服好看,和她談談心就會很滿足。

宅家,與父母相處日子


我的父母都是最平凡的父母,他們從事著普通的工作,幹著最基層的活,父親憑藉自己的勞動,自己的辛苦與付出,買了現在的住房,又給我買了房,買了車。他們像大部分的父母一樣,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會盡自己一切的能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自己卻從來不捨得過分消費。我也總和父母說,錢是掙不完的,多少都能用著,你們現在應該保養好身體最重要,不要再去打工了。可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會想著在自己還能幹的動的時候,多給孩子攢點錢,大多父母概莫如是吧。

其實父母和子女之間也是相愛相殺的關係,不見面會彼此思念,待著時間長了又會爭吵。其實孩子從十一二歲開始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個時候還不成熟,父母要把控孩子的方向;當孩子成年以後,如果他從小接受的教育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是良好的,上學這十幾年也是按部就班,那你放心,他絕對不會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當孩子大學畢業了,就要放手了,要給他時間讓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千萬不要用“為你好”的名義來控制他,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個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沒有為非作歹隨他去吧,越控制他越會適得其反,你認為好的、你喜歡的他不一定喜歡。

語言在表達愛意的時候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表達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最深的傷害往往來自於最親的人,這種傷害是無意識的,甚至在他們眼裡只是一句話,只是你錯了我在教育你而已,但是影響深遠,甚至是一生。樊登說他媳婦今年四十歲了,現在想起來在五六歲的時候,母親把她的芭比娃娃剪碎了,依然會大哭。

中國式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無私的,他們捨不得吃穿,捨不得過度消費,用自己一輩子辛苦工作攢下的錢給孩子買了房,買了車,娶了媳婦,嫁了姑娘,給孩子帶大了孩子,甚至還要給孩子的孩子攢錢;他們似乎又是最“自私”的,他們喜歡以自己的意志來控制孩子,他們總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活,不問他們喜歡什麼,不去考慮他們的感受,甚至不會尊重他們。而且總是打著愛的名義,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去束縛,去綁架。


父母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上學的時候不用做家務,只要好好學習,其它的都不用操心;工作了給安排好,房子車子給買好;結婚了給孩子帶孩子,家務都給做了,最後親子關係卻是一地雞毛,父母甚至會很委屈,很不理解,我給他做了這麼多,他竟然這麼對我?什麼原因?因為你的愛裡沒有尊重,只有束縛!


絕對不是不能說,去慣著,寵著,溺愛,這樣下去一定會養出一個逆子。是要和他商量,去溝通(怎麼教育好孩子可以看看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受益匪淺)。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尊重。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也要尊重。孩子有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教育方法,還要尊重,不要總擺出我是過來人,我有經驗的樣子去說教。你的那一套不一定管用,而且你在教育你的孩子的過程中對他造成的一些傷害你不一定知道,他會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避免受到類似的傷害。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可以指點,而不是指責。當你尊重你的孩子,那孩子一定會尊重父母!

一直以來,我們總會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是對彼此的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三、父母愛情,淳樸純真

婚姻在我看來是一件值得期待又頗為恐懼的一件事,愛情的甜蜜終究會被柴米油鹽代替,所謂的花前月下也會被家務的瑣事代替,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面對婆媳矛盾……哪個處理不好,就是一地雞毛,問題不解決永遠存在,想法不同又很難達成一致,加上工作的壓力,會很累很累。

王子和公主舉行婚禮後童話就結束了,因為不管是誰,是什麼身份,最基本的一點是人,所以家庭中的問題也會普遍存在於各種身份的家庭中,大同小異罷了。

父母的相處中會有很多的爭吵或者說拌嘴更準確,這些爭吵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家庭中不會有什麼太大的事情發生,但是就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爭吵讓我不厭其煩,明明不值得去爭吵的事情,明明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偏偏要用爭吵來解決,很費解。

父親是一個不擅言談和表達的人,不會說什麼我愛你這樣的情話,也不會情人節買玫瑰。母親就會說,情人節連個禮物都不給買。父親還嘴道,錢都在你那,想買什麼買啊。有一次媽媽過生日,父親有感於母親的抱怨,買了一束花回來,媽媽其實心裡美滋滋的,但是嘴上還是會說:買花有啥用,一點也不會買,還不如買點豬頭肉呢。她故意這麼說,其實是怕父親亂花錢罷了。

父母不怎麼捨得下飯店吃飯,主要是覺得貴。團購了一張券,一直沒用,告訴父母這張團購券在不吃就過期了,錢也退不了,這才決定三口人出去吃,然後在去看個電影,開車剛走的不遠父親接到朋友的電話叫去喝酒,於是又把他送回去,我和母親去吃飯。上菜後,母親就說兩個人吃不完,你爸別去喝酒一起吃就對了,他也愛吃,今天不應該吃,明天一起再來……吃飯過程中一直在心心念念。

這一刻似乎知道了什麼是愛情和婚姻的真諦。過程中會有爭吵,會有不滿,會有一地的雞毛,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但是當你看到一些好東西時,下意識的就會想到對方。

母親總是說一句話:兩口子過日子就像鍋碗瓢盆,沒有不磕碰的。


他們平凡的歲月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和花前月下,也不會有多少的浪漫,但是攜手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歲月,這個中間有爭吵,有溫馨,還會攜手走下去,這個過程中依然會有爭吵與溫馨。人生也是這樣,喜怒哀樂,悲喜交加,一種滋味太過平淡。

母親和父親結婚的時候,沒有什麼婚禮與婚宴,我們家欠母親一套婚紗,當他們結婚四十週年紀念日,紅寶石婚的時候,我一定要給父母辦一個盛大的宴會,滿足母親穿上婚紗的願望。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困難,原因在自己,是自己想的極端了,自己的內心困住了自己,畫地為牢。敞開心扉,或許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