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用心用情“抗疫戰”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2月20日下午五點左右,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收費科科長譚娟和客服中心的志願者推送著一名無陪伴的86歲汪姓患者從發熱門診匆匆趕往CT室做檢查,譚娟身上的1%工程志願者紅馬甲極為顯眼。自疫情發生以來,這些“紅馬甲”的身影不斷在醫院內外穿梭忙碌,在隔離病房與病魔作生死抗爭,在發熱門診和急診室阻擊疫情,在最前線黙黙陪伴患者,在機場及醫院的體溫監測點緊守關口,為全市慢病患者送藥上門……“紅馬甲”成為抗疫期間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天使白愛心紅交相輝印,心動行動奏響感動樂章。

  據瞭解,這位汪姓老人是由110和120聯合送到景德鎮市一院發熱門診的,老人神志略為清醒但無法回答醫生的問題,面對這位有溝通障礙的患者,該院值班醫生付玉仙和丁月梅立即為其測量體溫和血壓、監測生命體徵。自疫情發生以來,景德鎮市一院的醫務人員雖身處發熱患者不確定診斷的風險之中,卻依然從容應對病情並對患者關愛有加,這種魄力和擔當,正是一院這支英雄隊伍的本色。

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用心用情“抗疫戰”

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

  因聯繫不到汪姓老人的家屬,譚娟一邊照看老人一邊緊急聯繫了醫院的總值班,經批准後為患者開通了綠色通道,快速將患者送到CT室做檢查。作為景德鎮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救治醫院,景德鎮市一人民醫院在1月中旬就開始為發熱患者預備專門的就醫通道,聯通了發熱門診、發熱留觀室、不能排除新冠感染病例區、發熱留觀病房的“一條龍”設置,醫護人員在防護物資緊張的情況下依然24小時堅守在崗。付玉仙是第二批到發熱門診上崗的醫生,作為一名黨員醫者,她在院黨委發出“抗疫戰”的號召之時就積極響應,與“戰友”們一起在請戰書上鄭重的按上了紅手印。她說,沒有什麼怕不怕的想法,只要有需要,我們就上。

  丁月梅從呼吸內科被抽調到發熱門診上崗已經快一個月了,她從1月30日就堅守在崗位上,為每一批來發熱門診上崗的醫護人員把關。作為從事呼吸診療方面的醫生,她更清楚這次疫情的兇險,她深知,在疫情面前,我們除了展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外,還應謹慎行事,展現醫務人員高級別的專業素養,不能因為一時大意,造成生命中無法挽回的遺憾。於是她事無鉅細的對“戰友”們反覆交代種種安全注意事項——這是一名黨員醫者對“戰友”的守護。

  2月20日下午五點半,CT室的值班醫生何小強開始為汪姓老人做腦部和胸部的CT掃描。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六點,他身上那套隔離服已經穿戴了十幾個小時,而這份“殊榮”還是全科室為了節約防控物資對他的“特殊照顧”,為了節約防控物資,除了直接接觸患者的技師,其他技師只穿工作服再佩戴護目鏡、口罩、手套。

  自“抗疫戰”打響以來,CT室的醫務人員從1月24日開始全員堅守在崗,因為醫院是定點救治醫院,他們每日面對的患者成數倍增長,春節期間由往年的每日50人左右增長至每日200人左右,截至2月20日為止,已通過影像篩查患者3600多人。科室內每個人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上班下班之說,只要有情況,立刻第一時間到崗,無論是凌晨還是深夜。

  為了保護家人,他們中有的人在大年三十之前就搬去了丈母孃家的車庫“單間居住”;有的人和還在孕中的妻子已經20多天沒有相見;主動加班的年輕姑娘,忙起來的時候登記病人登記到手軟;獲得父母支持的90後“獨子”,在接到為確診患者檢查的通知時,第一反應是:“工作來了,我要做好我的工作,我對自己的專業操作有信心,只要做好防護就不會有事……”

  在譚娟護送老人檢查的同一時間裡,接到消息的市一院應急防控指揮部應急組和保衛組的負責人林東根、鄭曉東也趕到了現場,他們通過患者的身份證聯繫到了社區,通過社會提供的聯繫方式,聯繫並通知了家屬。在醫務科長謝鷗的指導下,譚娟和客服中心的志願者將做完CT檢查的老人家,送到了急診科,與急診科值班醫護交接完患者的資料後,譚娟便返回了發熱門診,繼續她的堅守,她要到晚上十點才下班。從頭到尾沒有人對志願者道一聲“感謝”,但志願者的職責卻沒有減弱一分;愛心繼續在傳遞……

  急診科值班醫師雷冰潔在接診這位汪姓高齡患者後,第一時間從容的在做了病情評估,立即為她安排了驗血等事項,在保證其生命體徵穩定的同時立刻通知神經內科和呼吸內科的專家進行了共同會診。快速反應,臨危不懼,鎮靜自若,視病情如軍令……這些詞彙都還不足以描述急診科這道在疫情期間起著重要關口作用科室醫護們的救治情景,醫護竭力和死神的對抗在這裡不停上演,沒有親生經歷或者親眼所見的人很難想象那爭分奪秒的一瞬間。

  自疫情進入“攻堅戰”時期,為了保障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作為綜合醫院的市一院僅保留了發熱門診和急診科兩個對外的科室,急診科的43名“戰士”在科主任曾景平和護士長張春蘭的帶領下,每天都在“真槍實彈”的戰場上苦戰,衝鋒在抗疫一線,其中有10名醫護被抽調到感染病房、發熱留觀病房和發熱門診。從“抗疫戰”至今,每個人都在連軸轉,沒有人說苦喊累。他們的真實狀態是能休息的時候抓緊時間休息,一有事立馬就衝上去。

  在一系列嚴密的檢查和專家聯合會診後,診斷出汪姓老人是因上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發熱,遂收治其到呼吸內科住院觀察治療,這個科室是“抗疫戰”的另一個戰場。

  呼吸內科主任盧志軍既是我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成員,同時還是一院專家組組長,作為定點救治醫院專門從事呼吸疾病診治方面的專家,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會診佔用,不僅參與了景德鎮所有確診病例的會診討論,還不停的參與發熱留觀患者的會診討論,去二院會診,去三院會診,去樂平會診,去浮樑會診,面對面會診,視頻會診,清晨會診,夜間會診……從發熱門診收治發熱患者的源頭把關會診分流,再到疑似、高度疑似、確診、治療,30多天以來的三百餘次會診和參與治療,每個環節都有盧志軍的身影。

  面對洶湧而來的疫情,盧志軍主任和護士長廖丹帶領全科57名醫護奮戰在一線,常年與呼吸系統疾病打交道的他們,更清楚病毒的危險係數,但是沒有人在這一刻退縮。發熱門診和發熱隔離病房均有他們忙碌的身影,而呼吸內科本部被分成了發熱留觀病房和普通呼吸科病房兩個病區。

  在科室任務極其繁重人員極其緊張的情況下,該科室還選派了一名“逆飛天使”吳慶飛馳援湖北隨州。在送吳慶飛出徵的那天,人群中的盧志軍雖然沒有說什麼話,卻默默地對著吳慶飛豎起了大拇指,吳慶飛報以堅定的目光回應,這無聲的交流,是“戰友”之間榮辱與共,進退相守的默契。

  2月22日,汪姓老人情況穩定可出院的好消息傳來。在這戰“疫”的特殊時期,從接收這位發熱患者入院到其治癒出院的四十多個小時,無不顯示出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各個部門反應迅速、信息暢通、高效協作的團隊精神,1%工程志願者對患者的親切關懷更是一院長期以來開展“感動服務”的真實寫照。難時可見魄力擔當,戰時方顯英雄本色,景德鎮市第一人民這支英雄隊伍的作風,在此次戰“疫”中越發被淬鍊的精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