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立明

豫南大地春來早,防疫農忙兩不誤。廣大基層黨員群眾堅持防控疫情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兩推進”,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今天市委組織部、信陽日報社聯合推出黨員戰“疫”日記第二十七期。

給這片5000畝的優質小麥實施化學除草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在固始縣三河尖鎮永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裡,固始縣農技推廣員、黨員志願者張曉峰一邊指導飛防人員配藥入桶,一邊檢查無人機安全性能,忙得不可開交。為了給這片5000畝的優質小麥實施化學除草,他已經連續奮戰了3天。張曉峰說:“疫情防控的關口,為了減少人員聚集,2月6號開始,我們就出動植保無人機給全縣的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進行飛防服務。植保無人機省時、省力、成本低,一架無人機一天能飛防300畝地,要是人工的話,一人一天只能打30畝地。”為及時提供農技農資服務,固始縣建立了農技服務微信群和農資服務微信群,從全縣的中高級農藝師中遴選了39名黨員志願者,分別與全縣93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結對子”。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在息縣小茴店鎮張老莊村,市農科院駐村第一書記陳振正在指導貧困戶張新本、盧振芳、甕志華把摻有細土、泥炭、有機肥等基質材料的土放入育苗盤內,為該村100餘畝甜糯玉米和辣椒做育苗準備,由於準備充分,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近2畝的育苗大棚內便鋪滿裝好基質土的育苗盤,撒上種子、再澆上一遍水,前期的育苗準備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陳振還依託本村微信群開展春耕生產技術指導,邀請農科院10多名專家線上對種植大戶、普通農戶進行生產指導和技術諮詢。

以“安全”保春耕,全力以赴做好服務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近日,商城縣觀廟鎮林灣村種植大戶雷顯才收到一封縣農業農村局發來的《給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動員農民防疫不鬆勁,春耕不耽擱。“宣傳車、大廣播、小喇叭、村幹部每天都在宣傳防控的同時動員春耕,我們一定會做好防控,不違農時。”雷顯才說。在雙椿鋪鎮宋崗村,黨員潘志銘介紹道:“我鎮有合作社132家、家庭農場45家,我們要以‘安全’保春耕,全力以赴做好服務。”為了抗疫情、保春耕、解農憂,雙椿鋪鎮30個村黨支部組織200多名黨員參與鎮68個疫情防控值守點值守,為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營造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

春耕“備戰”用擔當“護航”


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信陽市共產黨員戰“疫”日記之二十六

“春耕時節到,防疫要記牢,回家勤洗手,出門戴口罩,田間勞作時,分散幹農活,見面不閒聊。”光山縣磚橋鎮的田間地頭,大喇叭在重複宣傳。磚橋鎮依託各村黨支部,組織鎮村幹部、村黨員等成立14個黨員先鋒隊,採取包村包合作社方式服務春耕生產,實時掌握春耕生產和疫情防控情況,發現問題現場解決,全力為春耕生產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