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科學》:孕期飲食和腸道菌群,如何影響後代長期代謝健康?

《科學》:孕期飲食和腸道菌群,如何影響後代長期代謝健康?

《科學》:孕期飲食和腸道菌群,如何影響後代長期代謝健康?

今天是第 1383 期日報,我們解讀了 8 篇文獻,分別關注:孕期腸道菌群,代謝,熱量限制,衰老,小RNA,鈉鹽,心血管,飲酒,阿爾茨海默,茶


Science:孕期母體腸道菌群代謝物,影響後代長期代謝健康

Science——[41.037]

① 無菌孕鼠後代比有菌孕鼠後代在高脂餵養下有更嚴重的肥胖和代謝綜合徵,吃低纖維食物(LFi)孕鼠的後代也有類似表型;② 孕鼠腸道菌群產生的丙酸等短鏈脂肪酸可經血流進入胚胎,作用於胚胎交感神經上的受體GPR41以及腸上皮和胰腺上的GPR43,促進神經細胞、GLP1+腸內分泌細胞和胰島β細胞的分化,塑造胚胎的代謝系統發育,保護後代成年後的代謝健康;③ 孕期吃高纖維食物、給無菌和LFi孕鼠補充丙酸,有助於後代代謝發育、抵抗代謝綜合徵。

【主編評語】

孕期飲食對母親和後代的健康都十分重要,腸道菌群可能在其中有重要的介導作用。Science最新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孕期母體腸道菌群通過產生短鏈脂肪酸,塑造胚胎的代謝系統發育,從而對後代長期代謝健康帶來深遠影響。這些發現提示保護孕期腸道菌群健康的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口服抗生素,同時儘量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或能使後代擁有更健康的代謝系統,減少肥胖和代謝疾病。(@mildbreeze)

【原文信息】

Maternal gut microbiota in pregnancy influences offspring metabolic phenotype in mice

2020-02-28, doi: 10.1126/science.aaw8429


國內團隊:在單細胞層面系統性揭示熱量限制如何延緩衰老

Cell——[36.216]

① 用單細胞轉錄組學和單核轉錄組學方法,分析衰老和熱量限制(CR)對大鼠不同器官組織的影響;② 衰老使細胞類型組成、細胞和組織特異性基因表達、轉錄調控和細胞間通訊等都發生改變,CR可減輕這些變化;③ 嗜中性粒細胞等免疫細胞隨衰老增加,可被CR可逆轉;④ 超過1/4的衰老相關基因表達變化(包括一些與脂代謝和免疫調節相關的核心調控轉錄因子)可被CR逆轉;⑤ 衰老還伴隨著細胞間通訊模式異常,包括過度的促炎配體-受體互作等,可被CR逆轉。

【主編評語】

熱量限制可延緩衰老相關的身體機能衰退。Cell最新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和曲靜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團隊共同參與主導的研究,在單細胞層面揭示了熱量限制對衰老的系統性影響,表明對衰老相關炎症反應的抑制作用,是熱量限制延緩衰老的重要因素,提示飲食和代謝干預可從整體上影響機體的免疫狀態,對於研究健康衰老和改善老年健康的干預手段有重要參考價值。(@mildbreeze)

【原文信息】

Caloric Restriction Reprograms the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f Rattus Norvegicus Aging

2020-02-27, doi: 10.1016/j.cell.2020.02.008


Science子刊:對節食延壽的機制的重新思考

Science advances——[12.804]

① 目前關於飲食限制(DR)延緩衰老的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體在DR期間會從生長繁殖向身體的維持和修復傾斜,從而延長壽命;② 對果蠅進行不同頻率的DR和富足食物的飲食切換,發現長期DR的果蠅,在恢復豐富飲食後,反而會死亡率升高;③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11種不同基因型的果蠅中,且不同基因型可對DR效果有不同影響;④ DR延緩衰老的機制更可能是避免過度營養造成的身體損傷,DR引起的身體適應性變化可能存在隱性成本。

【主編評語】

有理論認為,生物體在食物供應不足時,會將能量投資於維持和修復身體,為食物增加時做好準備。按此理論推斷,當生物體從熱量限制重新回到營養充足的狀態時,會比一直營養充足的個體在生存和/或繁殖方面更有優勢。然而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對果蠅進行不同頻率的飲食切換試驗發現,飲食限制延緩衰老促進長壽的機制,更可能是避免因過度營養而造成的身體損傷。該研究還提示,與持續性熱量限制或富足飲食相比,較長間隔的飲食切換反而不利於健康。這些發現對於研究熱量限制和間歇性禁食等飲食干預具有參考意義。(@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 hidden costs of dietary restriction: Implications for its evolutionary and mechanistic origins

2020-02-21, doi: 10.1126/sciadv.aay3047


Nature子刊:腸上皮中的一種小RNA或是壽命調節的關鍵

Nature Communications——[11.878]

① 鑑定出果蠅的一種核仁小RNA(snoRNA)——Jouvence的功能缺失可導致果蠅的壽命縮短;② Jouvence在腸道上皮細胞中表達,缺失Jouvence導致腸道增生;③ 在腸道上皮細胞中過表達野生型的Jouvence可延長果蠅的壽命,並抑制腸道增生;④ 缺失Jouvence的果蠅的18S rRNA及28A rRNA缺少假尿苷修飾,在腸道中表達Jouvence可逆轉;⑤ Jouvence促進果蠅對乾燥及飢餓等壓力的抗性;⑥ Jouvence的結構及功能在進化上保守,小鼠及人中均存在Jouvence的同源物。

【主編評語】

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均影響壽命,但背後的機制尚不清晰。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在果蠅中鑑定出一種可延長壽命的核仁小RNA——Jouvence。Jouvence在腸道上皮細胞中表達,缺失Jouvence的果蠅表現出腸道增生及壽命縮短,而在腸道上皮細胞中過表達Jouvence可延長果蠅的壽命。Jouvence可能通過促進假尿苷修飾維持核糖體的穩定及功能,並提高果蠅對各種壓力的抗性。進一步研究發現,Jouvence的結構及功能在進化中十分保守,在小鼠及人中均存在其同源物,提示Jouvence可能也在哺乳動物的壽命調節中發揮作用。(@szx)

【原文信息】

Jouvence a small nucleolar RNA required in the gut extends lifespan in Drosophila

2020-02-20, doi: 10.1038/s41467-020-14784-1


BMJ:持續減少鈉攝入或有助於降低血壓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7.604]

① 納入133項隨機試驗(共包含12197名受試者)進行薈萃分析,通過24小時尿鈉排洩評估飲食中的鈉攝入情況;② 24小時尿鈉排洩每減少50 mmol,與收縮壓降低1.10 mmHg及舒張壓降低0.33 mmHg相關;③ 亞組分析顯示,在相同的24小時尿鈉排洩減少量下,老年人、非白人、基礎收縮壓較高者的收縮壓降低量更高;④ 在小於15天的試驗中,24小時尿鈉排洩每減少50 mmol相關的收縮壓降低量,顯著低於在持續時間更長的試驗觀察到的對應收縮壓降低量。

【主編評語】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對133項隨機試驗(超過1.2萬名受試者)的數據進行總結後發現,鈉攝入量的減少與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降低呈劑量相關,且減少鈉攝入量的持續時間越長,越有助於降低收縮壓的降低。(@szx)

【原文信息】

Effect of dose and duration of reduction in dietary sodium on blood pressure level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2020-02-24, doi: 10.1136/bmj.m315


超40萬人數據揭示飲食與中風風險的關聯

European Heart Journal——[23.239]

① 納入來自9個歐洲國家的418329名受試者,平均隨訪12.7年,通過問卷調查評估飲食情況;② 隨訪期間共發生4281例缺血性中風及1430例出血性中風,利用校正多變量後的Cox迴歸分析評估中風與飲食的關聯;③ 攝入更多的水果+蔬菜、膳食纖維、牛奶、酸奶及奶酪與更低的缺血性中風的風險相關,攝入更多的紅肉與更高的缺血性中風的風險相關;④ 攝入更多的雞蛋與更高的出血性中風的風險相關。

【主編評語】

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發表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對超過40萬名歐洲人進行了超過10年的隨訪,發現飲食攝入情況顯著影響了中風風險,其中,攝入更多的水果、蔬菜、膳食纖維、乳製品與更低的缺血性中風風險相關,而攝入更多的雞蛋與更高的出血性中風風險相關。(@szx)

【原文信息】

The associations of major foods and fibre with risks of ischaemic and haemorrhagic stroke: a prospective study of 418 329 participants in the EPIC cohort across nine European countries

2020-02-24, doi: 10.1093/eurheartj/ehaa007


適量飲酒或可降低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

PLoS Medicine——[11.048]

① 納入414名56-90歲的受試者(280名認知正常、134名輕度認知障礙),評估受試者的終身飲酒量及目前的飲酒量,並分析受試者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情況;② 在校正潛在的干擾因素後,相比於不飲酒的受試者,適度的終身飲酒量(每週1-13標準杯)與較低的β-澱粉樣蛋白陽性率相關;③ 目前的飲酒量與β-澱粉樣蛋白沉積無顯著關聯;④ 飲酒與阿爾茲海默特徵區域的神經退行性變及腦白質高強度體積無顯著關聯。

【主編評語】

一些研究表明,適量飲酒可能在阿爾茲海默症的痴呆中起保護作用。PLoS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橫斷面研究結果,對400多名中老年受試者的飲酒情況及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適度的終身飲酒量與較低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相關,而受試者目前的飲酒量與β-澱粉樣蛋白沉積無顯著關聯。(@szx)

【原文信息】

Association of moderate alcohol intake with in vivo amyloid-beta deposition in human bra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2020-02-2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3022


喝茶或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

Advances in Nutrition——[7.24]

① 納入3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評估喝茶與心血管事件、中風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聯;② 線性多元迴歸結果顯示,每天多喝一杯茶(對於紅茶和綠茶,分別相當於每天多攝入280mg及338mg的類黃酮)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4%、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中風風險下降4%和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相關;③ 亞組分析結果表明,喝茶與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更高。

【主編評語】

Advances in Nutrition上發表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對3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後發現,每天多喝一杯茶,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事件風險及中風風險的降低相關,在老年人中,喝茶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全因死亡風險降低的關聯更為顯著。(@szx)

【原文信息】

Dose–Response Rel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2020-02-19, doi: 10.1093/advances/nmaa010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mildbreeze,szx,this little piggy


點擊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02-27 |

02-26 |

02-25 |

02-24 |

02-23 |

02-22 |

02-21 |

02-20 |

02-19 |

02-18 |

<strong>點擊瞭解更多,查看更多熱心腸日報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