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国宝,都是要小心翼翼地呵护的。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即便是国宝,也不一定就能够风光一辈子。甚至于,有可能“它们”经历了更大的起起落落。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公元627年,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的北阪,一个牧羊人发现了十块大石头。这石头长得十分标志,如同平日里敲的鼓一般。

但不同的是,这些石鼓的上面还刻着许多神秘的文字。看起来就像是传说中的天书一般。一时间,当地乡民认为它们是天赐神物,纷纷顶礼膜拜。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就是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先秦时期,由于文稿多有散失,加之时间过长,所以,很多历史都已经缺失了。但是,石鼓却用诗文的形式,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它涉及了先秦时期贵族的生活状态,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其文化与文物价值,说是一字万金也不为过。

但是,石鼓从发现开始,就开启了它颠沛流离的生活。100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保管石鼓的官员,为躲避战祸,匆匆将石鼓移到荒野填埋起来,对外,则统一宣称“毁失”。这是石鼓的第一次受难。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王朝开始发掘曾经被掩埋的国宝石鼓。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掩埋,石鼓早已经锈迹斑斑,石鼓上的字迹也已经模糊不全。更可惜的是,有一面石鼓还不知所踪。这就是后来轰动天下的“作原石鼓”。但总得来说,石鼓算是有了个安定的环境。

可是,没多久,唐王朝轰然倒塌。五代十国的乱世开启,石鼓再一次在战火中失去了踪影。这是,石鼓的第二次受难。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时间一晃到了宋朝,宋仁宗对石鼓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以高官厚禄相许,发动民众找寻石鼓。最终,只找到了9面石鼓,那只“安史之乱”中遗失的“作原石鼓”依旧不知所踪。为此,还上演了一出滑稽的“造假事件”。这件事以后再说。

直到1052年,北宋著名的金石收藏家向传师找到了失传已久的“作原石鼓”。原来,这面珍贵的石鼓,被一个屠夫当作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磨刀石!这块石鼓被发现时,早已面目全非。石鼓的上部被削去,中间被掏空用来捣米,上面断裂开的两道边被屠夫用来磨刀。至于石鼓上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仅余下半部的四行文字。损失不可谓不大。不过,10面石鼓终归还是聚到了一起。后来宋徽宗还突发奇想,用黄金把“作原石鼓”缺失的部分给填补上了。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好景不长,靖康之乱爆发,金兵攻入汴梁,在京城大肆掳掠。石鼓的命运又岌岌可危。不过,好在金兵都没什么文化眼光,把石鼓运到燕京后,由于不知道石鼓的价值,仅仅把石鼓上浇筑的黄金给剔除后,就弃之荒野了,之后也是不知所踪。这是石鼓的第三次受难。

等到蒙古人攻破燕京后,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檝发现了这十面珍贵的石鼓。于是便申请将石鼓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在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石鼓获得了时间较长的安稳日子。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石鼓与其他国宝一同,开启了南迁的旅程,最终运到重庆保存起来。这是石鼓的第四次受难。等到抗战结束,国宝运回北京的时候,运送石鼓的汽车还先后经历了两次翻车事故。石鼓差点再一次经受磨难。

命途多舛,国宝也曾被当作“草”!第一古物,屠夫却拿它当磨刀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可以说,这十面石鼓,见证了中华历史的兴衰更迭。它跌宕起伏的经历,让它的身上更闪耀着历史的沧桑。虽然曾经流离失所、历经磨难,但最终还是在新的时代下见证着中国再次的腾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