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搶救這類新冠肺炎病患,風險加倍難度更加倍


搶救這類新冠肺炎病患,風險加倍難度更加倍


手術結束後,李琦(左一)和同事合影。 (受訪者供圖/圖)


全文共2141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 我們判斷,等待複雜的流程轉運到手術室,怕是等不及了。我們決定,把病人所在的單間隔離病房,作為臨時手術室,直接在床邊做微創手術。

  • 如果用電鑽,病人的骨末和血液的飛沫,會擴散得到處都是,對在場的醫護人員,以及整個病房來說都很危險。所以只能用手鑽,可以控制鑽的速度以及用力的程度,儘量減輕噴濺的程度。

文 | 南方週末特派記者組

南方週末實習生 龔柔善


2020年2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的文章指出,中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中,53%的患者並未報告其基礎性疾病情況。


對於患有其它基礎性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而言,他們的境況更加危險,醫生在搶救這類病患過程中,面臨的感染風險和救治難度都會更高。


2月22日,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琦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講述一次搶救有基礎疾病患者的過程。2月21日凌晨,一位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新冠肺炎病人突發“腦疝”,在李琦和同事的全力搶救下,病人成功脫險。


以下為他的自述:


2月21日凌晨,我在協和西院6樓的隔離病房值完班,脫下防護服後,心情稍微放鬆。剛換完衣服,一個電話打過來,說西院11樓東病區,有一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人陷入昏迷,讓我立即過去搶救。


剛脫下的防護服趕緊又穿起來,搭乘電梯趕到11樓東。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老年人群體的多發疾病。腦萎縮之後,腦組織和顱骨之間的間隙增寬,頭部受到輕微撞擊就會出血,當出血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便壓迫正常的腦組織,進而影響呼吸和心跳,我們稱這種情況為腦疝。當天那位老人的突發狀況就是腦疝。


腦疝意味著病人已處於生死線邊緣,隨時都可能去世。由於病人是新冠肺炎患者,住在重症隔離病房,結合病人早前CT影像和身體情況,我們判斷,等待複雜的流程轉運到手術室,怕是等不及了。


必須馬上把堆積在腦內的血放出來,腦組織才能迴歸到原位。


0時30分,我們決定,把病人所在的單間隔離病房,作為臨時手術室,直接在床邊做微創手術。


腦疝是腦外科最緊急的手術,對同時出現腦疝和新冠肺炎的患者實施手術,主要有兩個難點。


一個是消毒,平時我們用碘伏消毒就可以,但對於新冠患者的手術,需要用碘酒和酒精,反覆消毒6次。再一個,是對房間的消毒,包括床單、病人物品的消毒。顱內是一個閉合系統,腦裡邊最乾淨,你把它打開之後,跟外界相通,感染的風險很高。


第二就是防護。

這場手術必須上三級防護,戴外科或N95口罩、面屏,除了防護服之外,我們還必須要穿隔離衣,和一次性的手術衣。最外層是一次性無菌手術衣,和最外層的無菌手套一樣,都是為了保護病人。不能光想著保護自己,還得要保護病人。


劉婕妤護士當天也是值班到夜裡12點,我告訴她先不要離開醫院,準備去11樓做手術,餘光宏醫生從附近的酒店趕到醫院,這場手術由我們3個人配合完成。我們在換防護服的同時,趙華主任將這次手術所需要的部分微創器械,從漢口開車送過來。


15分鐘後,器械到達協和西院,我們直接帶著手術器械,到達11樓病房,0時50分,手術開始。


頭髮是我給剃的。在外面剪頭髮是用電推剪,現在醫院條件不允許,一時也找不到。再一個,電推剪推得不乾淨,會有頭髮茬留在上面,一般都是用醫院備皮刀。


因為不能預計手術的效果,我們一般會把頭髮全部剃光。如果微創效果不好,發現腦內大出血,要做開顱的準備,所以,必須先把頭髮全剃光。如果放了引流管再去剃頭,第一程序過於繁瑣,第二感染的風險會高很多。


我們先要用顱骨鑽把顱骨鑽開,放置一個引流管,讓腦內的血順著引流管出來,否則血越積越多,呼吸中樞受壓過緊,就會停止呼吸,這就是腦疝導致死亡的原因。


顱骨鑽有兩種,一種是電鑽,一種是手鑽,手鑽就是手動的。但是這個病人,沒有用電鑽,因為電鑽產生的氣溶膠很多。


這是和我們平常做手術不同的地方,如果用電鑽,病人的骨末和血液的飛沫,會擴散得到處都是,對在場的醫護人員,以及整個病房來說都很危險。所以只能用手鑽,可以控制鑽的速度以及用力的程度,儘量減輕噴濺的程度。


手鑽要求很高,如果鑽得過深,就會導致新的出血和新的損傷,如果鑽得過淺,後續的引流管放不進去,如果孔太大,那就失去了微創的意義。


而且這次還有一個新的挑戰,平常我們戴一層手套,鑽的時候手感很好。但是,現在要戴三層外科手套,手會更緊,而且也沒有觸感,對深度的把握要差很多,在鑽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手感跟平常是不一樣的。


鑽到最後一層時,我們三個人都很緊張,病房裡,大家屏息凝視。


引流管管徑是4毫米,孔徑是5毫米,多出來的這1毫米,就是醫生放管的空間。鑽的時候,骨孔必須保證管子剛好能夠進去,而且角度合適。置管的時候,由於沒有太大的活動空間,我們要保證它準確地從骨孔穿過去,然後置放在合適的位置。


如果引流管放得到位,通過腦組織自身的腦活動,就可以把血排出來。21日的手術置管非常順利。管子約30公分長,整個過程一共引流70毫升的血,持續時間約兩個小時。


最初,病人對我們的提問答非所問,而且,出現了嗜睡的症狀,在搶救之前,甚至陷入昏迷狀態。凌晨1時20分,手術結束,我們把消毒鋪巾移開,呼喚病人,他慢慢睜開眼睛,而且能夠說自己的名字,這意味著手術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