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瘟疫,中醫藥對你歷來有經驗

定義:疫,古時稱為時行、時疫、疫癘、疫,是指感疫癘之氣造成的大流行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目前我國多地區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因其發病急,傳染性強,已經被定為二類傳染病,屬於中醫所說的“瘟疫”病範疇了。

瘟疫,中醫藥對你歷來有經驗

病名:中國古代首次提出“瘟疫”,是明代著名醫家——吳又可,他在《溫疫論》中首次提出溫疫之為病, 非風、非暑、非溼, 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把瘟疫的引發定為異氣所感染。異氣, 又稱為雜氣,有異於通常所說的外感六淫之邪。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它比流行性感冒等外感疾病更危險。


瘟疫,中醫藥對你歷來有經驗

發病特點:這種雜氣,有著“其來無時, 其著無方”的特點,這與現下人們對於新型肺炎的認識也是從不明原因開始到看到病毒的特點相同。

傳播途徑:吳又可認為,疫邪侵襲人體的途徑是自口鼻而入,即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兩種途徑; 疫病的傳播方式有天受、有傳染,即吸收了空氣中的癘氣而發病為天受,直接與疫病患者接觸而發病為傳染。這和所謂的氣溶膠傳播和飛沫傳播非常接近了。

瘟疫,中醫藥對你歷來有經驗

古人的預防措施——隔離和消毒

隔離:清代陳耕道在《疫痧草》中說:“家有疫痧人,吸收病人之毒而發病者,為傳染。“

清代熊立品《治疫全書》亦告誡“溫疫盛行,遞相傳染之際,毋近病人床榻,毋食病家時菜,毋拾死人衣服”。可見,古代人便通過隔離預防傳染。


瘟疫,中醫藥對你歷來有經驗

消毒:古代人對於瘟疫的流行,也注重環境的消毒以及個人衛生消毒。《本草綱目》等書中多處記載,謂凡疫氣流傳, 可於房內用蒼朮、艾葉、白芷、硫磺等中草藥焚燒,以進行空氣消毒闢穢。這就是近來有人做類似中藥的香囊,以及用燃燒艾葉燻房間的參考和出處吧。

歷史和古籍告訴我們,中醫藥對預防和治療瘟疫病,歷來有經驗。此次疫情來勢兇猛,在目前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了專家團隊,研究和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中醫藥診療方案,並在不斷完善中。據官方媒體報道,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已經獲得非常不錯的治療效果。期待中醫與西醫同道一起,早日消除疫情,共建健康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