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看了這麼多年的電視,發現了很多“套路”,先不說主角光環,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電視劇中各種矛盾是不是因為“為了你好”的話或想法出現的,那些“虐戀情深”往往是其中一方以“愛”為名,不顧另一方是否需要,是否願意,是否接受,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看的咬牙切齒,恨不得衝進電視,敲醒那些個“自以為是”的人。

不過都說靈感來源於現實,難道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發生嗎?有的,很多人小時候都會常常聽到父母和自己講:我是為了你好。其實這是教育學上所說的“刻意感動”,大多數父母希望通過這樣的表達方式,讓子女珍惜時間、奮發向上,彷彿只要說了這些話,孩子就能馬上鯉躍龍門,遨遊九天。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刻意感動”的套路

papi醬曾發了一條視頻在微博上,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刻意感動”的關係。她的父母也喜歡將“爸爸媽媽砸鍋賣鐵也要……,如果當初不是為了你,我就會……”掛在嘴邊,而因為這些,她與母親也有過爭吵。

很多家長也許不知道刻意感動”這個概念,但並不影響他們靈活的運用,在懵懂中他們早就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如果父母的“為了你”是讓子女放棄想要追逐的夢想、生活,儘管子女在當時可能不願反駁,卻也會心存芥蒂,與父母漸行漸遠,如果父母的“為了你”讓父母放棄了很多,這種付出甚至感動了父母自己,而作為子女,聽到這些之後,心裡其實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會有一種負罪感,“愛”是動力,也可能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

除了“為了你”之外,常見的說辭還有:

“你知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你就這樣報答我嗎?”

“雖然打了你,但是我的心裡也很難受。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只要你好了,我們再怎麼辛苦都是值得的。”

這些話,其實是沒有錯的,而且很多孩子,都會在這些說辭下變得很聽話。因為他們內心渴望父母不再為自己犧牲那麼多,父母愛孩子,孩子又何嘗不希望父母能快樂,因此雖然一些順從和聽話可能是違心的,但是為了報答父母,為了讓父母開心,他們只能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父母“刻意感動”的傷人之處

1、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會怕自己會給父母帶來麻煩,會覺得對不起父母,也即使遇見困難,受到委屈,也不敢告訴父母,就算情緒低落,也只會默默的傷心、流眼淚,還不敢在家人面前表現出來,而且會變得敏感起來,內心也比較脆弱,缺乏安全感。

2、讓孩子過於自責

孩子產生了內疚心理,既對父母愧疚,又怕他們不愛自己,他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會迎合父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做的事情讓父母失望,父母卻沒有及時引導,可能會讓孩子過於自責,把錯誤都攬到自己的身上,覺得自己不夠優秀,造成壓力過大,精神壓抑,如果孩子心理素質不好,甚至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可能是一個錯誤,而太多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孩子可能會走向抑鬱,而這種情緒長期無法排解,孩子也容易走極端。

3、容易出現“反常”行為

都說堵不如疏,情緒就像一面湖泊,時而平靜,時而澎湃,會管理的人會讓水流向心田,讓心田得到滋養,但是如果長期壓抑,將湖水一直困在湖中,一旦爆發,滔滔不絕的湖水,一定是爭先恐後的向出口宣洩,而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一些過激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些做了大錯事,甚至犯罪的人,經常看起來很乖巧聽話的原因。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想要輕鬆做父母,就要放下套路,

1、給孩子應有的尊重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年齡還小,沒有形成自己的自尊意識,所以沒有必要尊重孩子。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說過:“期盼社會對自己尊重,是一個人天性的需要”。無論年齡多麼小的人,他都是要面子的。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要正視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不要盲目的攀比,要讓孩子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不要名義上為了孩子好,卻不顧及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只是用所謂“過來人”的意志來綁架孩子。

而如果父母能切實從孩子角度出發,首先尊重他們的意願,即使不說,孩子也會明白:父母是為我好。當他們遇見挫折,遭受失敗時,也會告訴父母,即使父母可能也無法真正的幫助他們,他們負面的情緒也會有消除的地方,不會一直抑鬱在心中。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2、言傳身教

好的教育,是如春夜喜雨一般,潤物無聲。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要言傳,告訴孩子生活的技能,生命的意義,也要身教,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與父母有關,所以,想要孩子有禮貌,父母要先做有禮貌的人,想要孩子珍惜時間,父母要先合理安排時間;想要孩子健康快樂,父母要先愛運動。真正做到言行合一,才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3、學會理解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可能無法避免,但是他們還有改正錯誤的機會,而改正之後他們會很忐忑的,他們很期待家長對他們的評價,所以如果孩子的確有進步,也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告訴孩子,這樣會讓教育變得事半功倍,也會讓孩子面對生活更加積極和樂觀。

很多家長不知道,有一種傷害叫“刻意感動”,家長希望孩子生活的好,至少比自己更輕鬆,本意是單純的,沒有害的,但是因為不瞭解,無心之中可能就對孩子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


Papi醬與母親爭吵:大多數家長信奉的“刻意感動”,其實是種傷害


讓父母與子女之間,少一些傷害,多一些溫情,少一些爭吵,多一些理解,讓孩子快樂成長,讓父母更加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