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俄國紅軍在作戰時除了以人海戰術去取得勝利外,很少有其他戰術。如著名的朱可夫元帥,他幾乎所有的勝利都是在兵力較敵軍有較大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俄國的一些高級將領們也證實了這點,如葉廖緬科元帥在點評“常勝將軍”朱可夫的“軍事藝術”的特點時稱:他必須要有比敵人多 5 到 6 倍的兵力,否則就不會戰鬥。戰爭結束後俄國極力掩蓋朱可夫的缺點和敗績。比如在官方歷史中幾乎見不到“火星作戰”的記載。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朱可夫軍事生涯裡最慘痛的一次失敗。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1942年春天,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議發動代號“火星”的作戰計劃,進行戰略反攻。參戰部隊兩個方面軍,總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 輛,戰機1100架。“火星”作戰體現了朱可夫的典型風格:利用人數優勢進行正面強攻。但最終“火星”作戰以慘敗告終:俄軍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 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俄軍參戰坦克的總和),大炮 1100門。而德軍的傷亡在4萬人左右。德軍第9集團軍12月15日的戰報,算是對朱可夫“火星”作戰的蓋棺定論:敵軍統帥一旦遭遇不測和傷亡以後,立刻失去理智,瘋狂而徒勞地衝擊堅固的防線。俄國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不會隨機應變。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俄軍會打仗嗎?

俄軍會打仗嗎?俄軍與德軍不成比例的人員傷亡數字除了解釋為蘇德雙方極為懸殊的作戰能力差距之外,幾乎不可能存在其他更符合邏輯的解釋。換言之,與訓練有素的德軍相比,俄軍基本上不太會打仗,至少在蘇德戰爭時期大體上是如此。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蘇德戰爭爆發時交戰雙方的兵力、兵器的數量對比情況。根據索科洛夫的記載,在1941年6月前,僅坦克一項,紅軍的裝備總量就達到了25000多輛,其中有約14000輛部署在面對德國勢力範圍的西部邊境軍區。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同時,索科洛夫在其《二戰秘密檔案》的第二章“雖勝猶敗:衛國戰爭勝利的慘重代價”中還提供瞭如下數據:

“俄國空軍大約有作戰飛機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幾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飛機(其中主要是戰鬥機)性能至少與德國空軍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M-109不相上下。而6月22日前德國部署在東線的M-109最多不超過500架。德國空軍能夠用於進攻俄國的總共也只有1830架作戰飛機。300架芬蘭飛機、400架羅馬尼亞飛機——大部分是老式飛機——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空中的力量對比關係。炮兵方面的優勢也明顯在俄國一方——60000門大炮對付德軍的43000門大炮。”

接著,索科洛夫進一步提供了更為詳盡的數據:

“俄軍在數量上所佔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1941年6月22日前夕,俄國部署在西部邊境的陸軍和空軍部隊人數達到了2719000人,海軍人數達到了216000人,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部隊人數達到了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間又召集了大約1200000名預備役軍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戰爭開始時,德軍部署在俄國邊境的陸軍部隊人數為250萬人,即俄軍人數是德軍的1.6倍。要知道,當時俄軍還向西部邊境投入了第二梯隊的77個師。到6月22日時,其中16個師已經到達西部邊境軍區,使得俄軍人數擴大了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門,坦克增加了1763輛——相應地,俄軍總人數達到430萬人,大炮迫擊炮達59787門,坦克達15687輛,其中包括約1500輛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羅希洛夫命名的俄國重型坦克型號——譯者注)。僅坦克一項,俄國所佔的優勢就是敵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國人在東線只有不超過3650輛的坦克和突擊火炮——其中還包括230輛不帶炮彈裝置的指揮車。”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需要指出的是,在索科洛夫提供的數據中有關德軍在東線的坦克數字中就還包括了突擊火炮,也就是說,如果嚴格計算坦克的數量,則德軍甚至還達不到3650輛的規模。英國著名戰史學家利德爾·哈特和艾伯特·西頓提供的德軍坦克數字,分別是3550輛和3300輛。因此,大致上可以肯定:1941年6月德軍侵蘇時投入的坦克總數量應在3300輛到3550輛之間。與俄軍驚人的坦克規模相對應,平均每一輛越過俄國邊界的德軍坦克都要面對4到5輛敵軍坦克的阻擊。現在讀一讀索科洛夫對於俄軍戰鬥實力的評價吧:

“不知為什麼人們習慣上認為,俄軍只在戰爭的第一年裡戰鬥素質較低,實際上,甚至在德軍突然襲擊的影響消失後,情況也並未發生根本改變。…………甚至在柏林戰役接近尾聲時,儘管俄軍在人員數量和戰鬥裝備上佔據絕對優勢,但是戰術優勢,即善於作戰的優勢,仍屬於德國。……我們直到戰爭最後幾個星期也沒能夠學會作戰。同時還總是忙忙碌碌的,巴望著勝利快些到來,不惜用俄軍戰士成千上萬的屍體鋪就勝利之路。”(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二章)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為了證明自己的論斷,索科洛夫列舉了一些生動的戰鬥事例,這裡不妨整理如下:

(1)普羅霍羅夫克坦克戰。

在這場戰鬥中,俄軍近衛軍第5坦克集團軍擁有850輛坦克和自動火炮,而與其對陣的德軍豪謝爾將軍率領的黨衛軍第2坦克軍團只有273輛坦克和突擊火炮。當戰役結束時,德軍共有5輛坦克被毀,另有54輛坦克和突擊火炮受損,而俄軍竟然有334輛坦克和自動火炮被毀,另有約400輛受傷。俄軍與德軍的主要作戰裝備的損失比例竟超過了12:1。

(2)塞羅夫斯克高地強擊戰。

在這場戰鬥中,俄軍一個營的兵力對德軍的一個碉堡發起進攻,結果,俄軍營長在進攻中失去了所有的連級指揮員和幾乎所有的排級指揮員。最後那支原有700多人的俄軍營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兩名德軍機槍手,其中一個機槍手竟然已經瘋了,因為他受不了面前堆積如山的俄軍屍體。

(3)在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作戰中,在1941年12月17日至19日期間,俄軍西部方面軍僅一個第323師的陣亡和失蹤人數就達1696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數為565人。而在同年12月11日至31日間,整個德軍東部集團軍全部的所有150多個師平均每天的陣亡和失蹤總人數也不過就是686人。索科洛夫為此感嘆道:“這簡直令人震驚,我們一個師的傷亡竟然相當於德國150個師的傷亡,……可見,我們的死亡人數有時是德軍的100多倍。”(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二章)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4)1942年,在向勒熱夫登陸場里亞賓克村旁的一座高地發起進攻時,俄軍在一次進攻中就犧牲了800人,而德軍只損失了17人。

(5)1941年11月,羅科索夫斯基率第58坦克師進駐莫斯科城下參與莫斯科保衛戰,結果,這個師在戰鬥中損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和三分之一的人員,而這個師卻幾乎沒有給德軍造成什麼損失。當時,羅科索夫斯基還組織了第17和第44兩個騎兵師向德軍發動進攻,結果全軍覆沒。

(6)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營長在回憶1943年12月的一次戰鬥經過時寫道:“開始衝鋒了。我們擺起了一條散兵線,彎彎曲曲像條黑色的長蛇。緊跟在它的後面又是一條散兵線。而且這些黑色的彎彎曲曲、又蠕動著的長蛇在白皚皚的雪地上是那麼的荒謬,那麼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簡直就是一個活靶子。於是德國人的子彈像雨點一般飛了過來。許多火力點也開始了射擊。大口徑的機槍開始從第二條防線的塹壕裡向外掃射。散兵線紛紛倒下。營長拼命地喊著:‘衝啊!……去你媽的!衝啊!……向前衝!衝啊!我槍斃了你!’但是,已經不可能再次發起進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槍林彈雨中怎麼可能從地上爬得起來……不管怎麼說,指揮員們到底還是把黑色的農村步兵組織起來進行了幾次進攻。但是,這是徒勞無益的。敵人的火力實在太密集了,還沒走上兩步,就都像柱子一樣紛紛倒下。”

(7)一位俄軍懲戒營的營長記載說,兩個俄國軍營參加了一次十分鐘的襲擊戰,結果,總數為306人的懲戒營最終只剩下了7人。蘇德戰爭中類似的戰例當然遠不僅是上面列舉的這些,可用不勝枚舉來形容。所以索科洛夫援引德國人的話說:“在俄國人進攻時,導致他們毀滅的最大障礙就是進攻時的密集衝鋒。俄國人進攻時,一波接著一波,德國人簡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這樣強攻的結果就是一波波的俄國人被擊斃。”(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二章)

從這些生動的記述看,俄軍的戰術素養非常值得懷疑,他們的進攻戰術似乎還在沿襲著冷兵器時代的模式,靠人海戰術往前平推不惜犧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謀求“勝利”。當然還需要說明的是,上面列舉的那些例子基本上都是戰鬥性質的,沒有包括大的戰役,有關重大戰役中蘇德的傷亡情況我想在另文中敘述。

索科洛夫在其著作中有一句總結性的論點:“紅軍在作戰時除了以無數的生命為代價去取得勝利外,根本就不會打仗,俄國的一些高級將領們也證實了這點。”(見《二戰秘密檔案》第二章)對於俄軍的高級統帥們的指揮才能,索科洛夫同樣是大不以為然的,譬如對於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朱可夫元帥,他就引述了另一位俄國元帥葉廖緬科(1892-1970)對朱可夫的評價:“應當說,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要有比敵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沒有人數上的優勢,他根本就不會打仗,他如今顯赫的地位是用無數(士兵)鮮血換來的。”(見《二戰秘秘檔案》第二章)

朱可夫:人海戰術下堆出來的常勝將軍

不僅如此,索科洛夫還毫不客氣地指出,大多數俄軍的指揮官都是象朱可夫那樣去指揮戰鬥的。對於這樣的認定,我想我們沒有什麼理由可以去反駁,因為事實是明擺著的: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幾乎無法找到俄軍在沒有數量優勢的前提下戰勝過德軍的戰例。而恰恰相反的是,二戰德軍在東線戰場製造了為數眾多的以少勝多、以弱勢軍力重創優勢俄軍的戰役、戰例。一支軍隊的戰鬥風格和戰術素養是和它的指揮官的能力分不開的,倘若俄軍的指揮員們普遍具有良好的戰術戰役指揮能力,則二戰蘇德戰爭中,交戰雙方不成比例、近似荒謬的傷亡數字就不可能產生。

除了指揮官的素質低下(這造成了部隊戰術能力低下),對士兵生命缺乏應有的珍惜也是造成俄軍巨大傷亡的重要主觀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