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工具對現在人們來說很重要。在古代,有許多農活工具。雖然人們對一些工具的具體原理不太瞭解,但只要是真正用起來省力省時的工具,就是好工具。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一些舊的工具也逐漸被取代,並逐漸失去了價值。以及一些被人們重新認識的機會。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今天,我們來談談一種植物。一棵花50元。在南方山區很常見,農民寧願把它當柴燒。

它是楠竹,各種毛竹。它的高度可達20米左右,直徑可達20釐米。毛竹在我國南方分佈廣泛。多年來,它一直是南方山區水土保持最重要的植物。適應性強,生長快。一棵18米高的樹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生長,但同樣長度的毛竹只需要59天。不僅如此,它還能調節當地的季節,對淨化空氣和美化環境起到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毛竹的種植時間比木材短得多。因此,在南方山區,毛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竹子。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過去,很多農具都是用楠竹做的,用於農業鋤頭、鐮刀柄、籬笆、竹筏等,生活中還有更多的楠竹工具。蒸架、筷子、炊具刷、坐凳、躺椅、竹床、掃地掃帚、竹板都是用楠竹做的。許多建築材料也是用楠竹做的。以前在家蓋房子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用楠竹做的臨時工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毛竹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植物,人們對它仍有一定的感情。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當時毛竹的價格只有幾元。要買毛竹,你可能需要預約。但現在,當一棵樹的價格是50元時,農民就不賣了。他們寧願等它枯萎變黃再燒。為什麼?

首先,毛竹價格太低,連基本勞動力都付不起。雖然一個可以賣到50元,但是從山上運一個南珠是非常困難的。砍掉的時候,也很累。不僅要砍掉根,還要砍掉近20根長枝。有人算了一筆錢。把山上的竹子砍掉後,運到山下裝貨。拉到市場後,一個人每天能掙200元左右。對人們來說,這樣的收入太少,太難了。如果買方的價格有壓力,就可能沒有這樣的收入。

二是農村勞動力嚴重短缺。如今,年輕人更願意在外面或家裡工作。即使很難回家,他們也不會砍掉楠竹,所以這也是人們不願意賣掉楠竹的主要原因。

三是市場需求不如從前。如今,現代工業創造了大量的輕型工具,使得市場對原竹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大型竹農開始轉變生產方式,銷售竹筍等副產品。冬春筍是他們維持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這可能是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毛竹在我國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對於一些小戶型來說,不能及時更換,所以出現了等待枯木燃燒的情況。我不知道你那裡有沒有楠竹。那裡對楠竹的需求量大嗎?期待您的留言和轉發。

1棵能賣50元,南方地區很常見,農民卻把它當柴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