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冠疫情危機下畜牧企業如何突圍自救?

對於養殖業而言,非洲豬瘟等問題帶來的影響還未散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簡直讓人措手不及。前央視記者張泉靈曾說過:“時代拋棄我們,連招呼都不打一個。”也許,此次疫情帶來的衝擊,對我們來說恰恰是被拋棄前的一記猛烈招呼。期望,能喚醒你我,深刻反思。


  養殖業從來不缺危機,禽流感、非洲豬瘟帶來的疫病危機,三聚氰胺、“速生雞”帶來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危機總是換個“馬甲”一次又一次地在畜牧業各領域反覆上演。而此次新冠肺炎則史無前例地讓全行業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與痛苦。慘痛代價背後,能反思的問題不應該僅僅是應對疫情的社會治理如何改善,醫療科技如何創新。在這次疫情中,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畜牧業面對的形勢在變、任務在變、發展要求也在變,如何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化危機為機遇突圍自救,才真正至關重要。
  疫情下的危機:迫在眉睫
  封村斷路、延遲飼料廠復工、暫停活禽交易、關閉屠宰場等防疫措施導致養殖場和養殖戶的畜禽無飼料可用、仔畜雛禽無處可賣、出欄畜禽無法屠宰,養殖生產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疫情給畜牧生產帶來全面重創。
  眾所周知,疫情對於豬禽業影響較大。對養雞業而言,部分養殖場由於飼料短缺急於出欄,部分養殖場的肉雞已達出欄期限被迫壓欄,孵化場的雞苗無法順利銷售和運輸。對養豬業而言,疫情迫使養豬企業的新建豬場普遍處於停工狀態,極大影響了生豬養殖的信心,生豬補欄積極性下降,最終將阻礙生豬產能的恢復進程。

  然而,疫情給牛羊業的造成的影響也十分嚴峻,不容忽視。肉牛交易市場處於無限期關閉狀態,經紀人限行造成的活畜流通不暢,不能正常出欄,也不能及時補欄;多地交通管控升級,運輸受阻造成飼料供應緊張,養殖場員工不能按時返場工作;企業日常生產所需的獸藥、疫苗、器械、防護用具等必備用品不能及時到位,造成牧場的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生物安全受到重大威脅;產銷環節出現嚴重的脫節,生產成本驟增,最終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異常緊張,不利於生產的再組織和再恢復。
  此外,對於產業鏈上下游、其他各畜種的負面影響不勝枚舉。
  疫情下的轉機:看見希望
  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各種風險挑戰交織在一起,充分考慮各種風險與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提供必要保障的機制不可或缺。
  當下恢復畜牧生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對此,國家多部委及地方政府陸續發文,明確規定各地要保障“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確保農產品運輸暢通,為畜牧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此同時,國家還加大了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幫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準落地,進一步研究出臺財稅、金融、社保等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2020年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採取綜合性措施加快恢復生豬生產。抓緊打通環評、用地、信貸等瓶頸,支持奶業、禽類、牛羊等生產,引導優化肉類消費結構。

  另外,數據表明,我國已進入畜產品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時期。畜產品消費發生明顯變化,消費者對畜產品質量、營養、健康的需要越來越高,從數量消費向數量消費與質量消費並重、產品消費向產品消費與服務消費並重轉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更加重視健康、綠色的消費方式,致使這一變化更加凸顯。因此,消費層次不斷細分、領域不斷擴展,消費能力持續提高,這些都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與驅動力。
  企業如何轉危為安:深思謀變
  面對疫情,雖然國家快速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金融、財政措施,以降低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但是企業要想實現保發展、穩增長,僅僅依靠國家支持政策“輸血”還遠遠不夠,只有居安思危、深思謀變,與時俱進地開展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企業進行“造血”自救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非典時期,阿里員工被強制隔離;攜程的機票和酒店訂單急劇下降,公司到了破產邊緣;新東方培訓班停辦,學生紛紛退費,現金流完全斷裂……如此種種,與我們當前的狀況何其相似。試想一下,如果他們當時沒有痛定思痛、深刻反思,還能有如今這些熠熠發光的獨角獸企業嗎?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實踐反覆告訴我們,正是在艱難時期反思求進的精神,躬身入局的參與者們才使能夠擁有今天傲人的成績與回報。

  危機就是個過濾器。疫情之下,體質弱的人會先倒下。危機之中,如果企業還在依賴傳統模式發展,不做出根本的轉變,發展就會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出局;只有能夠快速轉變思維,把危機轉化為自我變革,並尋求新發展的契機,才會迎來全新的發展。因此,每一次危機之後,我們都會迎來一個全新的迭代……留下來的就是下一輪復甦的第一批有生力量。
  天地之間,無新不立。身處變動不居的時代洪流中,不日新者必日退。日常需要創新,非常時期更需要創新。面對疫情帶來的全行業危機,以及日後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各種風險挑戰,企業立於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就是——敏銳洞察的視角、科學理性的態度、持續創新的能力以及奮發有為的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也必將為行業進一步發展騰挪出一個新的空間。最後借用尼采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那些沒有消滅我們的,終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

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