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下,幾種常見皮膚科急診的自我救治之二


疫情下,幾種常見皮膚科急診的自我救治之二

蕁麻疹

表現為瘙癢性風團,皮損中心可消退,外觀為環形或多環形;單個皮損應在24小時內消退,但可此起彼伏。包括多種類型,病程小於6周者為急性蕁麻疹。

處理 查找病因或誘因,加以去之。抗組胺藥對80%的病例有效,但應在發疹前1 ~ 2小時服用;不可貿然停藥,急性者應維持用藥20天左右,切勿疹消即停藥。建議2 ~ 3種藥物一起用,可全面阻斷肥大細胞活化後三個環節(即脫顆粒、炎症因子合成與釋放以及前列腺素代謝等),尤其慢性蕁麻疹反覆復發者。

疫情下,幾種常見皮膚科急診的自我救治之二

自家敏感性皮炎

原有溼疹、皮炎、真菌感染、皮膚潰瘍的患者,可因搔抓皮損,外用藥物使用不當或劑型選擇不正確等,局部皮損加重,或向遠處擴散,出現對稱性丘皰疹,嚴重者可融合成溼疹樣斑片。

處理 嚴格按皮疹性質選擇外用藥,迅速控制原發灶;口服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過敏藥物,一般建議2 ~ 3種藥物一起用,便於快速緩解泛發性皮疹和症狀;必要時,加服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或抗生素、抗真菌藥,且劑量、療程要足。

疫情下,幾種常見皮膚科急診的自我救治之二

化膿性皮膚感染

包括膿皰瘡、毛囊炎、須瘡、癤和癤病、癰、蜂窩織炎、化膿性汗腺炎、甲溝炎、化膿性指頭炎等多種疾病,有紅、腫、熱、痛和壓痛等表現。

處理 預防為主,注意個人衛生,防治皮膚外傷。及時清除膿液,局部可塗抹碘伏、莫匹羅星或夫西地酸乳膏,範圍大於皮損;口服克拉黴素或阿奇黴素等;不擠壓皮損。

多形紅斑

輕症型皮損為多形性,以紅斑、斑丘疹為主,特徵性損害為靶形或虹膜狀紅斑,多發生於手足背;重症型還有水腫性紅斑、水皰、大皰,多伴有發熱以及口腔糜爛、潰瘍等黏膜損害。

處理 多形紅斑是皮膚對不同刺激的反應,應儘量明確促發因素,停用可疑藥物,控制(單純皰疹病毒等)感染,並對症處理,如不見好轉,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發展為Stevens-Johnson綜合徵或中毒性表皮壞死鬆解症。

疫情下,幾種常見皮膚科急診的自我救治之二

紅皮病

指累及體表面積大於90%的任何炎性皮膚病,特徵是皮膚瀰漫性潮紅、大量脫屑,又稱剝脫性皮炎。多是因原有皮膚病治療護理不當、致敏藥物或腫瘤等引起,也可以是特發性的。

處理 紅皮病是嚴重的疾病,應積極治療。尋找病因、停用致敏藥物,針對不同病因綜合治療;對任何皮疹面積大於30%以上的有紅皮病傾向的皮膚病,都應積極治療,嚴密觀察,使用溫和的外用藥物;慢性皮膚病經過2 ~ 3天的居家治療,病情加重不緩解,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