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不例外,從古到今,人類一直苦苦追尋能夠永生的方法,但迄今為止,似乎沒有一個人成功過。那麼為何人類不能永生呢?科學家告訴我們,人類的衰老是因為身體內的微觀結構不斷損耗而造成的,例如端粒縮短、幹細胞耗竭、線粒體功能異常……等等。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但研究表明,這些損耗並非不可修復,這裡我們拿“端粒縮短”這個現象來說明一下,簡而言之,端粒就像是保護DNA的“帽子”,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變短一些,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的程度,細胞就不會再分裂並開始凋亡。端粒縮短被認為是人類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科學家發現,在人類身體內的有些特殊的細胞中,存在著可以合成端粒的端粒酶,而這種端粒酶在普通細胞裡卻不會存在。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這就意味著,造成人類衰老的損耗通常是可以通過身體內的特定機制來進行修復的,但是我們的身體偏偏不會這樣做,那麼是什麼在控制這一切呢?答案就是隱藏在人類身體裡的基因,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我們的基因決定了人類不能永生。

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指出: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造出來的生物個體,基因是生物個體生存策略的制定者,而生物個體只是執行者,基因給這些生物個體制定的終極目標就是,儘可能地把自己基因的生存機會做到最大化。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通俗的講就是,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而人類的“老闆”則是自已攜帶的基因。不得不說,這位生物學家給出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那麼為什麼基因會作出這樣決定呢?下面我們來具體講一下。

基因要想把自己的生存機會做到最大化,首選的方式似乎就是儘量地增加生物個體的生命週期(達到了極致就是永生),但生物個體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更重要的是,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也會對其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基因創造的生物個體必須擁有繁衍後代的能力,否則的話,它們遲早會在地球上消失。

繁衍後代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增加自身種群的數量,二是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可以利用基因突變來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然而一個嚴酷的現實是,大自然中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一個物種可以永生,並且還可以繁衍後代,那麼要不了多久,這個物種就會因為所需資源的耗盡而走向滅絕。所以說基因要想存續下去,就必須主動讓種群中的一些生物個體消亡。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那麼應該讓哪些生物個體消亡呢?每一個生物個體都可以看成是一部生物機器,既然是機器,肯定是需要保養的,我們都知道,一部機器使用的時間越長,保養的費用就越高,對於生物個體來講,這個“保養的費用”就是資源的消耗,顯而易見的是,那些“使用時間更長”的生物個體就成了基因的首選對象。

為了達到自己的終極目標,基因作出了聰明的選擇,首先要讓生物個體的擁有一定的壽命,這樣就可以保障這些生物個體有足夠的時間存活並繁衍後代,而當生物個體的年齡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就讓其進行衰老並最終消亡。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注意,上述的描述用了擬人的方式,實際上的基因並沒有思想,而操縱這一切的其實是嚴酷的自然選擇。簡單地講就是,在漫長的演化史中,基因不斷地在複製過程中產生變異,從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這些變異後的基因最終都會受到大自然的考驗,其結果就是,凡是不能適應環境的基因都被大自然無情地淘汰了(在這些被淘汰者中,很可能就存在著能夠永生的基因)。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地球上出現了擁有高等智慧的人類開始,這個在地球上存在了億萬年的遊戲規則似乎就受到了挑戰。基因就算再怎麼複雜,其本質終究不過是一段一段的遺傳代碼,雖然目前的人類科技還不足以讓人類永生,但可以想象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基因的奧秘遲早會被人類解開,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真的可以實現永生,並從此告別“打工仔”的身份。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