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庫車古絲綢之路上璀璨明珠西域樂都”“歌舞之鄉”“中國白杏之鄉

庫車縣

住建部

庫車古絲綢之路上璀璨明珠西域樂都”“歌舞之鄉”“中國白杏之鄉

航拍新疆庫車縣胡楊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庫車,古稱龜茲,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東方藝術瑰寶——龜茲文化的發祥地,素有“西域樂都”“歌舞之鄉”“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被國家和自治區列為新疆的石油化工基地和南疆的煤炭、電力基地,新疆的旅遊基地、糧食基地、畜牧業基地及國家的優質棉基地,規劃為南疆北部的中心城市。

庫車縣總人口45萬,其中城鎮人口20萬。由中央、自治區、地區、兵團、外省區駐庫車企事業單位300多個,城市已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國道314線與217線在庫車成“+”字交匯,鐵路與亞歐大陸橋相接,航班直達烏魯木齊等城市,形成便利快捷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據庫車哈拉墩遺址等處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早在1.2萬至4000年以前,今庫車境內已有遠古人類的活動。公元前3世紀,龜茲已存於塔里木盆地。漢代時,龜茲已成為西域“城郭諸國”的大國之一,王治延城(今庫車皮浪古城)。匈奴強盛時,龜茲王受匈奴在西域所置僮僕都尉約束。其後,西域諸國相互吞併,時分時合,龜茲國始終為天山南部最有影響的王國之一,其勢力最遠曾達莎車、疏勒。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庫車縣隸屬於阿克蘇專區。1971年2月,隸屬阿克蘇地區。

庫車縣是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內地各族人民援疆來到庫車並定居。早在新石器時代,庫車的先民就在這裡從事農業、畜牧業、簡單手工業的生產活動。歷史上戰亂頻繁,庫車人口發展緩慢。全縣人口的分佈情況以縣城為中心呈現出近密遠疏、南稠北稀的態勢,即縣城及周邊近郊區域人口稠密,邊遠農牧區人口稀疏;南部平原人口相對集中,北部山區人口比較分散。1949年全縣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9人。1990年,每平方千米達到22.48人。2000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