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巴中傳染病醫院項目17天“落地”

舉措

日前,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自然資源保障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對疫情急需用地、醫療衛生用地等提供要素支撐。

立足當下,我省土地政策有哪些調整?謀劃長遠,將如何為醫療衛生用地預留空間,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立足當下

疫情急需用地可先行佔用

2月21日,巴中市疫情期間的首宗“先行用地”正式敲定。總用地面積約57.4畝的巴中市傳染病醫院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項目從意向用地到進入建設程序,僅用時17天。

目前,巴中尚無標準化的傳染病醫院,在應對疫情時暴露出基礎設施短板。為了讓傳染病醫院項目儘快落地,巴中採用“先行用地”的方式進行供地,即允許傳染病醫院先行使用土地,待疫情結束後再按程序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納入即將啟動編制的全市國土空間規劃。

“先行用地”是省自然資源廳助力戰“疫”的重要舉措之一,對於疫情防控需要緊急使用的土地,可根據需要先行使用。使用期滿不需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使用結束後恢復原狀,交還原土地使用者,不再補辦用地手續;需要轉為永久性建設用地的,待疫情結束後及時完善用地手續。此外,對項目所需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應保盡保。省林草局也出臺了涉及林草地的用地保障措施,明確疫情防控急需使用林草地,可“先建後批”。

“允許佔用,但必須堅持節約集約的原則。”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科學合理安排用地,各級主管部門必須做好核查工作,嚴禁與防控疫情無關的項目搭便車違規用地。同時,還要求各地要做好被佔地單位和群眾的補償安置。

規劃長遠

為公共衛生髮展留足空間

為保障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需求,省自然資源廳還出臺5項舉措,明確在城鎮總體規劃中按照不低於每千人4張床位、人均用地不低於0.6平方米,留足城市醫療衛生設施國土空間規劃,並做到選址較合理、用地有保障,傳染性疾病的醫療衛生設施選址在城市邊緣地區的下風向,預留應急醫療設施國土空間。

“我們應該吸取這次疫情的教訓,在規劃上預留足夠的公共衛生空間。”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整體佈局、用地指標、建設時序等方面,要充分滿足醫療防疫、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對國土空間規劃的需要,科學佈置“留白”空間,預留應急避難場所和防疫應急設施空間,補齊短板。

我省還明確提出優化佈局城鄉基層醫療衛生場所,城鎮採用“15分鐘生活圈”的理念配套規劃衛生服務中心;在鄉村,要求中心村設置衛生計生中心,建築面積不小於100平方米。

所謂“15分鐘生活圈”,是指以家為中心,15分鐘步行可達的範圍內有完善的教育、商業、交通、醫療、養老等公共設施。成都已經先行探索,早在2017年9月就在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中提出這一概念。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所有產業新城都將依照“15分鐘生活圈”來規劃建設醫療設施配套。

“我們提出了在‘15分鐘生活圈’內對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進行規劃佈局,全面滿足城市居住社區的醫療衛生防疫設施國土空間規劃需求。”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醫院)建築面積不小於1700平方米、用地面積不小於1420平方米、服務半徑不大於1000米;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築面積不小於120平方米。(記者 寇敏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