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特寫|兒科護士長巧扮“乾女兒”“收服”九旬老年新冠患者

1月27日,武漢市第六醫院作為武漢第三批發熱患者定點醫院正式投入使用。這時,還在兒科工作的護士長彭思思接到通知,她被任命為醫院呼吸內科第十五病區的護士長參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從進入隔離病房至今,彭思思沒有回過家,在這個病區裡,她當上了護士們的“家長”,卻又做起了患者的“女兒”。“看到他們都好好的,我一點不覺得累。”

“睡覺前想著自己還活著,就覺得挺好的!”

“最開始大批病人入院,每天工作12到13個小時,但一點都不累。”上班第一日,彭思思所在的病區收治了14名病人,第二天,病區30個床位就收滿了。作為護士長,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大多時候,她都是在病區幫助病人做治療。“工作忙,沒時間多想、害怕,每天晚上睡覺前,想著自己還活著,並沒有什麼症狀,就覺得挺好的!”

有不少護士都是95後,年紀很小,最初進入隔離病區時,她們難免害怕。本沒有必要每日進入病區的彭思思,每天都會帶著護士們一起進入,指導他們工作,給她們心理上支撐。每次進入隔離區前,她都會仔細為其他護士整理、檢查防護用具是否穿戴好。

年輕的護士經驗有限,戴著兩層手套給病人穿刺時,有時會不準。她會在旁認真指導,以減少病人的痛苦。為了減輕護士們的工作壓力,從第二週開始,她將一天的工作分為四個班次,讓資歷較深的和資歷較淺的護士兩人一組搭班工作,隔離區和非隔離區的護士每工作一週進行交換。

醫療物資緊缺,為了節約防護服,護士們不喝水、穿著紙尿褲進入病房,所幸,科室防護都做得很好,彭思思所在的科室沒有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假扮乾女兒寫紙條

彭思思負責的病區,病人大多是患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有8名80歲以上的老人。因為是隔離病區,這些病人都沒有家屬照顧,治療、生活起居都是靠彭思思和另外17名護士完成。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護士們並無半點嫌棄地為他們餵飯、擦洗、換衣服等。

每次進病房,她會將先所有病人看一遍。之後針對害怕、恐慌的病人,她會跟他們聊天,進行心理輔導,安撫其情緒。有時候,在為老人們擦洗時,有人會流淚由衷感謝說,家人也照顧不到如此細心;跟老人聊天時,老人會勸說,你們工作很忙,要注意好好休息。老人們感謝的眼光讓她一直忘不了,她覺得,自己真心實意照顧病人是十分值得的。

2月4日,病區收治了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這位老人平時都是自己50多歲的養女照顧。剛進入醫院時,老人認為自己並沒有生病,家人拋棄他了,不配合醫生的治療,護士給他打針,他就將針管拔掉。彭思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她給老人女兒打電話,希望家屬能多跟老人打電話、視頻溝通下,勸說老人配合治療。女兒在電話中哭著講到,並不是想不管父親,只是自己核酸檢查呈陽性需隔離治療。

瞭解老人情況後,第二天,彭思思進入病區後,就以老人的女兒的名義在白紙上寫了一段話遞給老人,“我並沒有不管您,送您到這裡來是因為您生病了,您要好好看病”……老人收到紙條後,緊緊捏住它,激動地說道:“好好好!”情緒明顯轉好。幾天後,她得知老人的女兒住院後寫到,“我現在也在治療,您原來是抗日的英雄,現在我們也要勇敢面對這個病毒,等我們抗爭贏了,就接您回去。”

“老小孩,老人需要像小孩一樣哄著。”每隔兩天,她就以老人女兒的名義在一張A4的白紙上寫上五六十字的內容遞給老人,告訴老人這是女兒想對他說的。怕老人懷疑紙條內容真實性,每次寫之前,她都會和老人交流溝通,瞭解老人情況,根據老人目前的狀況去安慰好、鼓勵老人。考慮到老人一隻眼有白內障,一隻眼是正常的,每次她都會將字跡寫的很大,方便老人閱讀。

老人每次收到紙條後都很開心,看完後就放在自己左胸前的口袋中,不時拿出來反覆閱讀。慢慢地,老人開始配合治療,期待著彭思思給他送紙條,情況也逐漸好轉。“看著老人越來越好,我也很開心。”

至今未回家

一接到通知,沒來得及告知家人,她換上防護服就進入“一線戰場作戰”。當天工作完下班後,她才打電話告訴家人,她已經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了。曾經當過兵的丈夫表示理解,支持她的工作。

其實,一到冬季就是兒科最忙的時候,從去年11月到接到通知前,彭思思就沒有休息過一天,她每天從早上七點半工作到晚上9點,每次回家都已很晚,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進入一線到今天,她更加沒有回過家。有時候晚上跟孩子視頻時,孩子會哭、鬧著要媽媽,丈夫會告訴孩子要理解媽媽,媽媽工作很辛苦。前幾天,她的兒子在作文中寫到,我本來不願意我媽媽去醫院的,可是爸爸告訴我,有很多人需要媽媽救治……“看到這篇作業很感動,兒子懂事、家人也都支持我的工作,覺得很欣慰。”彭思思道。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