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影像老兵”臨危受命,為患者把住評估病情第一關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羅瑤

“我們早一點發現異常,患者的治療就能快一步。”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負責人李鴻波經常這樣說。在該院CT室,他帶領團隊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線,24小時隨時待命。

“影像老兵”临危受命,为患者把住评估病情第一关

“影像老兵”臨危受命

CT檢查結果是診斷新冠病毒肺炎的重要標準之一,影像科因此成了抗疫的主戰場之一。1月22日,該院將放射科和CT室合二為一,原放射科的副主任醫師李鴻波臨危受命,負責管理。

當晚6時許接到任命,當晚8時他就趕到了醫院,直接上陣工作。

李鴻波49,他從事醫學影像工作23年。2003年非典時,他是負責拍胸片的醫生。“我有經驗,我必須衝在最前面!” 17年前,面對“非典”毫不退縮,如今面對新冠肺炎,他依然奮勇向前。

為了讓更多患者儘快得到診斷,他在最短時間內重新完成了原先兩個科室的“排兵佈陣”。每天實行四班倒,24小時不停歇。

“儘量讓病人‘少等、不等’,寧可讓機器等病人,也不要讓病人等機器。”在李鴻波的科學管理下,影像科不斷提高檢查速度,從最開始的每天只能做百餘人的檢查,到後來一天最多為300多人做CT,為發熱患者的診斷和治療爭取了時間。

“影像老兵”临危受命,为患者把住评估病情第一关

火眼金睛尋找蛛絲馬跡

“審閱CT圖像是病情評估的第一道關口。”李鴻波說,把好這道關,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每天的工作量平均是200多人次,最高的時候超過300人次,是平時的兩三倍。”李鴻波介紹,有的病毒性肺炎早期藏得很深,會“躲迷藏”,CT上只有幾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醫生要細心甄別。

“李老師火眼金睛,總能看到我們看不出來的病灶!”影像科醫生黃炯說,今年2月初有一位發熱、咳嗽的患者做完CT後,科室醫生看見其左肺靠近背部的地方有一個小陰影,考慮可能是由於做CT時呼吸沒憋住氣導致的運動偽影。後來李鴻波審核時,他認為是左肺下葉小磨玻璃密度影。他跟患者反覆交代,三天後來複查。三天後CT發現病灶增多,範圍擴大,核酸檢測呈陽性,確診是新冠病毒肺炎。

“每個患者從肺尖到肺底,CT圖像有400多層。”李鴻波說,因為每天圖像看得太多,眼睛看得發澀,累了就短暫的閉目幾分鐘接著看。他還打趣地說:“我的眼睛本來就小,眯著眼睛看就更小了!”

為科室當“大內總管”

“老李你一個坐著寫報告的人,怎麼每天微信步數都兩萬多啊?”李鴻波的好朋友見他每天步數排名霸佔第一,特意向他發來問候。他開玩笑地說:“我就是一個跑腿的,每天腿都跑斷啦!”除了審核報告,李鴻波每天還要花大量時間,來來回回穿梭在兩個機房、醫生辦公室、總務科等醫院的各個角落。

“管生活、管防護、管消毒、管報告、管情緒……他就是我們的大內總管,科室39個人他都要操心!”影像科李寧傑醫生說,大年三十上夜班的他忙得顧不上吃飯,晚上8點剛值完班出來,竟然看到李鴻波端著兩碗熱騰騰的麵條出現在他們面前,笑著說:“辛苦啦!臨時讓食堂做的,大家湊合吃一點就當是年夜飯了!”

李寧傑說,雖然那是他吃得最簡單的一次年夜飯,但吃在嘴裡,暖在心裡。

“老李”“李爺爺”……這些都是科室年輕醫生對李鴻波的愛稱。醫院兩個機房,李鴻波每天至少都會進去兩次看看他們,“我去給他們壯膽!”李鴻波說,既然疫情已經來了,躲是躲不掉的,大家必須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我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是保護好科室39個人,盡最大努力保證每個人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