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抗非”英雄張忠德再戰新冠肺炎前線廣東中醫隊打出“中醫組合拳”“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春暖花開燕歸時,現在已經到了疫情的決戰時刻,我好像已經聞到了廣州銀記腸粉、蝦餃的味道了!”在視頻的那一端,“抗非”英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面容略顯憔悴,卻難掩前方將軍的自信與豪邁。“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很好,我們收治的病例中,絕大部分都能從危重轉重症,再由重症轉輕症,近一半的患者達到了出院標準,我們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醫療隊隊長,自從1月24日除夕下午拍馬趕到武漢至今,張忠德已經在一線奮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體重最多的時候下降了十幾斤。同事們都覺得他們敬愛的“德叔”瘦得脫了相,十分心疼,他卻戲說:“難得老來瘦!”“的確,每天睡眠嚴重不足,不光我一個人這樣,前方的醫護人員每個人都很累、很忙,大家奮戰1個多月了,到了最難熬也最關鍵的時候。”對此,德叔有一套自己的“保養方”,這就是:“牛奶、雞蛋,吃不下也要吃,見縫插針睡。”“有了好身體,才能打勝仗!”

“抗非”英雄張忠德再戰新冠肺炎前線廣東中醫隊打出“中醫組合拳”“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廣東中醫隊累計收治患者254例 過半達到出院標準

據張忠德介紹,截至2月26日12時,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負責床位187張,累計收治患者254例,通過中西醫協同治療後,243例患者的主要症狀如乏力、發燒、咳嗽、咽痛、納差及影像學得到明顯改善。目前符合出院標準的離科患者有87例,其中出院55例,32例轉至緩衝病房。

在支援一線的戰鬥中,廣東醫療團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月26日,廣東省中醫院共派出七批醫療隊共78名隊員馳援湖北,分別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漢口醫院、武漢市雷神山醫院、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荊州市監利縣中醫院、荊州市荊州區中心醫院通過中西醫結合,尤其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我們打出的是一套中醫組合拳,跟西醫的生命支持和控制併發症等救治方法一起多管齊下,中西醫融合,兩相取長,達到我們想要的最佳診療方案。”張忠德說,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接管的兩個病區為例,截止2月20日未新增病區前,累計收治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124例(危重型22例,重型94例,輕中型8例)。“輕中型患者平均出院時間為8天,重型患者平均出院時間約為13天左右,平均退熱時間約為3-4天。中醫藥治療覆蓋率達100%,症狀改善比例(包括髮熱、乏力、咳嗽、氣促、納差等改善和影像學改善)達92%,符合出院標準離科的患者有52例。”

扶正祛邪 打出“中醫組合拳”

張忠德說,新冠肺炎這個病主要表現為溼、偏寒,患者正氣嚴重不足,因此醫療隊以國家診療方案標準為指導原則之外,進行了個性化的辨證施治調整,強調“扶正、祛邪”,“扶正”以溫陽補氣為主,“驅邪”以祛溼、清熱、解毒為主,效果很好。此外,廣東中醫隊最早開展了包括針灸、八段錦、太極拳、耳穴壓豆、穴位按摩、刮痧、開天門等一系列系統的外治法和傳統療法,減緩了病人的焦慮、失眠、恐懼、胃口不好等症狀,對輕症、普通症患者來說,見效快、緩解快、康復快。

“疫情的突然暴發,對人的心理變化也有很大影響,我們治療過程中既要治病又要調整他的心態,這是中醫的優勢和特點,讓患者情緒安定、活躍精神、增強信心,身心共治給患者最大的幫助。”

輕症以中醫藥為主 重症也非“慢郎中”

作為當年的“抗非英雄”,張忠德認為,和SARS相比,中西醫結合是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一個顯著特點。“除去湖北省,全國各地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達到80%至90%。我們鼓勵用中醫對患者做早期干預。呼籲輕症患者可中醫主導,重症、危重症患者中西醫結合救治。”

“中醫認識這次的疫情就是‘疫’病。這次疫情中,大比例的是輕症。在治療輕症的過程中,中醫可以說完全可以‘拿下來’。”張忠德介紹,新冠肺炎屬於自限性疾病,有些人不需要治療,經過10天左右的時間也能好轉,而中醫治療可以縮短這一時間。另外,輕症不轉為重症也是一個關鍵的指標。在廣東省中醫醫療隊進駐的湖北省中西結合醫院,重症的轉化率只有2%多一點,而在中醫藥整體接管的江夏方艙醫院,累計收治的398名患者中沒有一例轉成重症,現在已經有50多人準備出艙了。在廣東省醫療隊接管的幾家方艙醫院,會針對發熱、咳嗽、症狀消失和焦慮等不同的症狀為患者配藥,效果非常好。

張忠德說,中醫不是“慢郎中”,“其實,自古以來,治急症也是中醫的強項。”治療重症方面,除改善重症病人劇烈咳嗽、呼吸氣促、胸悶、發熱外,在疾病轉歸方面,減少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且重症向普通病情轉變的機率很高。“患者處於重症甚至危重症時,中醫藥的及時介入能為患者的生命支持搭好平臺、贏得寶貴時間,有效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張忠德介紹說,比如,當病人血氧飽和度波動時,可以使用“生脈飲”“生脈注射液”“獨參湯”,一兩天後,血氧飽和度就平穩了,再過兩三天基本就達標了。

他舉例說,“我們這幾天好幾個出院的病人,第一天入院時呼吸困難、咳嗽氣喘、呼吸頻率快,血氧不穩定,我們進行了中藥湯劑、靜脈注射劑,以及呼吸機等生命支持,合併細菌感染的給予少量抗生素等,三天就明顯緩解症狀,五天就能脫離呼吸機,氣喘明顯改善,只需要一個鼻導管給養,病人可以自己走去上廁所了。多數的危重病人都能逐漸轉輕。”

“抗非”英雄張忠德再戰新冠肺炎前線廣東中醫隊打出“中醫組合拳”“我們離勝利不遠了!”

臉上的勒痕

提醒廣州市民“治未病”:順天順地順自然

出於預防疾病的焦慮,有市民會有這樣的疑問: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喝湯藥”預防嗎?德叔說,中醫有“正氣內存,邪不可幹”的古訓,順天順地順自然,首先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是最要緊的。“該睡睡,該吃吃,勤洗手,戴好口罩,別捧著手機半夜兩點不睡覺,不要熬夜,窩在房間裡不運動,最好的預防就是強大自己。運動是第一要素,在家裡也要運動,打太極、八段錦、跑步機,都可以。另外,現在雨水季節到了,溼氣很重,溫度也開始上升,可適當祛溼、健脾、清熱、補氣。”

講述:“非典之戰”給我增加了底氣

17年前“非典”時期,我因在救治危重病人時不幸被感染,一度呼吸衰竭,甚至寫下遺書。所幸,通過及時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第19天,病情突然發生轉機。這次九死一生的經歷,讓我進一步認識到中西醫協同治療在抵抗此類疫情中的特殊價值。雖然不是同一個病,但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對疾病的發生、演變,我們就會有個比較好的瞭解,應付的時候更有經驗,戰略戰術多且成熟,才能幫助更多的病人,在病情發展過程中有更多的預判。

當年SARS感染、治療的過程,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中西醫結合治療控制了主要症狀,並且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中醫治療瘟疫有數千年曆史,2003年,廣東省中醫第一時間就介入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的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但是從全國範圍內來看,中醫的介入就沒有這次這麼“全覆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中醫藥系統抽調近3200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並且成建制、系統地處理,上手快,執行力度更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文 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