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疫短評快丨公開信息“打臉”,互聯網時代別拿公信力開玩笑

從武漢“封城”至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已一月有餘,國人在為武漢這座千萬人口的城市“生病”和感染新冠肺炎不幸逝世者悲痛的同時,官方部門在疫情信息發佈時出現的前後矛盾、與現實感受差別巨大等現象,也讓人頗為鬧心。

近日,年僅29歲的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原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因感染新冠肺炎逝世,又一位醫生因抗擊疫情殉職的消息著實讓人悲傷,此時有網友發現,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夏思思接觸並負責的一位病人於1月14日下午確診為新冠肺炎,但武漢市衛健委1月15日發佈的疫情通報卻聲稱,1月14日0~24時,武漢無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武漢市衛健委當時隱瞞或對疫情掌握不夠就發佈通報。

2月10日,時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的馬國強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戶數排查的百分比達到98.6%。隨即,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集中出現武漢市民聲稱自己是餘下“1.4%”未被排查的人。兩天後中央指導組則稱,武漢感染者底數還沒有完全摸清,蔓延擴散的規模也沒有較為精準的估計預測。16日,新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召開視頻會,部署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底數。很明顯,此前98.6%這一數字遭到了質疑。

此外還有北京近日新發現一例確診病例,系武漢當地監獄刑滿釋放人員,已在當地確診,2月22日卻由家屬開車接回北京。在武漢“封城”期間,竟然出現了確診病例成功出城,不禁令人懷疑“封城”的執行力度。

疫情期間一系列類似事件的出現,或是相關部門疏忽,其結果是通過互聯網的發酵,讓當地官方的公信力大為受損,對抗擊疫情也相當不利。

數據顯示,當前互聯網已滲透到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1.2%,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呼籲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在發佈官方信息時,既要務求嚴謹,更不能刻意隱瞞甚至故意歪曲。一則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凡走過必留痕跡”,二則信息不對稱大幅降低,受眾獲取信息渠道眾多,很容易相互交叉求證。

事實上,互聯網對於當前構建服務型政府作用舉足輕重。互聯網時代,社會公眾能更加及時地獲取政府公佈的信息,且以網絡討論方式積極參與到規則制定權和社會價值認定權當中,這既有利於政府向民眾及時傳達信息,也有利於民眾監督政府行為。

而要使互聯網技術普及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正面積極的,政府部門就務必保證信息發佈等行為的及時、準確和真實性。做好了,當社會謠言四起或出現恐慌時,政府部門可通過官方信息發佈撥亂反正、穩定人心,令天下晏然;不然,則會在一次次公信力的削弱之後,淪為雜音,從而損害有效的社會治理。

孔子云:“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無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民眾對於政府,一開始更是傾向於充分地信任,哪怕一次兩次的失誤導致政府傳遞的信息出現不真實、不準確,改過也不足為慮。

怕的是不引起重視,反覆出現公開信息“打臉”,這相當於拿公信力開玩笑,互聯網時代,成本和代價太高。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