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認真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四問”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 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認真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四問”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 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共黃龍縣委書記 王雲祥

認真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四問” 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 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黃龍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踐行“五個紮實”,認真回答“四問”,堅決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效、黨的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一、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黃龍縣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揮能源、特色農產品和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的指示要求,立足縣情實際,堅持以生態旅遊為引領,持續優化農業產業格局,打造特色農產品,推動農旅融合、文旅融合。一是紮實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文章。緊盯中央、省市關於扶持激勵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培育中藥材已成為繼核桃、蘋果、中蜂之後的第四大農業產業,構建了以蘋果、核桃、中蜂、中藥材為主導,以大閘蟹、冷涼蔬菜、香菇等特色產業為補充的“4+X”農業產業新格局。二是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同步實施農業擴規模、前管理、後整理,紮實推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分級銷售、品牌營銷。出臺了支持蘋果後整理工作措施和分級分選貯藏補助辦法等配套措施,確保全產業鏈增效增收。截至目前,建成4.0選果線4條、冷氣庫3.6萬噸,直營店12家;建成中蜂直採基地5個,“故宮·黃龍坊貢蜜”商標申報成功;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功。三是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按照“當年打基礎、次年抓提升、三年初見效”的工作思路,對標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有序推進生態鄉村、美麗宜居鄉村、鄉村振興示範村、新民風示範村建設。建成15個美麗宜居示範村、14個鄉村振興示範村,6個村莊入選全國“千村萬寨展新顏”展示活動。四是大力實施生態旅遊戰略。省級旅遊示範縣創建成功,一鎮一村入選陝西省旅遊特色名鎮、示範村,《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景區道路、旅遊公廁、停車場、遊客服務站及旅遊標識等基礎服務設施逐年完善,旅遊市場經營管理進一步規範。按照冬季旅遊與冰雪運動相結合的思路,建成350畝全民冰雪運動樂園,成功舉辦了冰雪節系列活動,著力補齊冬季旅遊短板,構建四季旅遊全覆蓋格局。按照生態旅遊與民俗文化、體育賽事相融合的思路,先後舉辦了65公里超級越野跑、紅葉節、滑輪公開賽等系列活動,旅遊產業綜合收入逐年增長,縣域經濟在“三個經濟”中的定位更加明確。


  二、堅持民生為本,持續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五年來,黃龍縣始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緊盯民生領域突出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一是盡銳出戰勠力攻堅,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壓緊壓實“三級”書記抓扶貧政治責任,選優配強駐村幫扶力量,持續深化“4321”結對幫扶機制。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創新實施了產業、生態旅遊、新能源、搬遷、保險、電商等十餘種扶貧模式,確保每戶貧困戶至少從三種以上扶貧模式中受益。嚴格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健全完善了防返貧機制,建立了村級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出臺了支持群眾發展產業鞏固提升退出成果“十條措施”,脫貧成果持續鞏固。2015年實現整體脫貧,2016年貧困村全部退出,全縣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6946元增長到2019年的11916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13%。二是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完成了城鄉總體規劃暨“多規合一”、海綿城市等各類規劃,為城鄉建設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力實施棚改、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避災移民搬遷等項目,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著眼教育、醫療、衛生、交通等民生事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三是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延安生態環境整體脆弱這個明顯制約”,黃龍縣舉一反三,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打響碧水、藍天、青山、淨土四大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責任,完成城區汙水處理廠二次提標改造,建成鄉村汙水處理設施16處,改造城區雨汙分流管網1.88公里,流域水質持續向好,林業重點工程深入實施,空氣質量不斷改善,成功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三、樹牢法治思維,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


  五年來,黃龍縣始終堅持以依法治縣為總抓手,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在法治框架中佈局改革,不斷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一是機構改革平穩有序。穩步推進黨政機構、事業單位、綜合執法隊伍、鄉鎮機構設置改革工作。全縣議事協調機構由4個增加到6個,縣委、縣政府工作部門精簡到32個,事業單位精簡到173個。綜合執法隊伍改革前期人員摸底、職責梳理等工作籌備完成。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發佈了十五個方面惠企便民標準化清單。“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市縣鄉村四級互聯互通,錄入事項917項,日辦結率96%,“一站式”辦結率98.2%,網辦率97.71%。梳理公佈高頻事項“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清單100項。三是依法治縣有效落實。全面依法治縣工作有序開展,順利通過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創建初驗,試點推行了執法權限委託下放鄉鎮。持續深化“平安黃龍”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全市率先啟動了“無黑無惡縣”創建工作。


  四、踐行初心使命,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五年來,黃龍縣始終堅持從嚴管黨治黨,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創新黨建特色品牌,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全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主題教育成果豐碩。在鞏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的基礎上,精心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建“一辦四組”工作機構,召開推進會議3次,派出9個指導組對182個基層黨組織開展了5輪全覆蓋督查。全縣各級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二是“綠色崛起·先鋒行動”計劃深入實施。自覺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凝聚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強大合力,實施了“綠色崛起·先鋒行動”計劃,在各領域培育創業先鋒、為民先鋒、護航先鋒、育人先鋒、創新先鋒,創建“富民型、和諧型、效能型、質量型、效益型”堡壘。三是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提升。認真貫徹黨支部、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教育管理3個《條例》,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等制度,切實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村支書、主任“一肩挑”佔比93.6%。培育集體經濟示範村14個,破解“空殼村”30個。四是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深入。深入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創建了一批廉政教育示範基地和示範點。


  今後,黃龍縣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五個紮實”要求,全面落實市委五屆八次全會安排部署,始終保持低調務實不張揚的作風,求真務實,埋頭苦幹,以工作實績實效回答好習近平總書記“四問”,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