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關注 ,做勇敢的自己!


這兩天,“醫患關係”這個詞再次刷了一波流量。不過不同的是,這次的事情有點“暖”。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前幾天,浙江紹興中心醫院一位3歲的小患者治癒出院,向護士阿姨鞠躬致敬。護士見狀,立即面向他90度彎腰,兩人同時鞠了一躬。

無獨有偶,有細心網友找到了另一張照片:上世紀初,時任杭州廣濟醫院院長的梅藤根先生在查房時,同樣遇到小患者向他鞠躬致敬,梅院長當即回禮。

跨越了百年,轉換了時空,卻流傳著相同的善意和愛心,原來關於醫患關係,前人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表率。

這兩年,每每有醫鬧、傷醫事件發生,總會有人站出來發聲,指責一些人,一些事。

但其實對於醫患關係,比起批判和抨擊,我們更加要做好的,是傳承。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01 傳承“醫德”,更要傳承“患德”

每每有醫患矛盾發生,總有人喜歡拿“醫德”出來說事,但卻很少有人說“患德”這個詞。

醫生治病救人要講道德,病人看病同樣要有規範的言行。

什麼是“患德”?

就是患者在求醫時應該遵守的道德和行為準則。

概念很好理解,但有些人做起來,總是那麼不盡人意。

  • 武漢市第四醫院,兩名醫生受到新冠肺炎感染者毆打,防護服被撕開;
  • 在濟南,一名女性確診者,私自駕車,逃離隔離觀察區;
  • 湖北孝感,一名女性發燒患者,因為醫院沒有藥怒火中燒,摘下口罩朝醫生噴口水……

這些人,就是典型的沒有患德。

他們不懂得理解和尊重,滿腦子“我有病我最大”的思想,做著傷害別人的事,還覺得自己受了委屈。

之前,鍾南山的兒子,醫學教授鍾帷德在接受採訪時,因為戴了一條愛馬仕的腰帶,引發了眾議。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有人開始說他不樸素,有領導做派。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請問,一個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用自己掙的錢買一條腰帶,還有錯了?

在生理上,患者處於弱勢,但是在道德層面上,醫生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他們的身上被安放了無數個放大鏡,一舉一動都被人關注著,稍有不慎,就被人譴責。

可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他們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慾的普通人。

嚴以待人,寬以律己,“患德”與“醫德”的不對等地位,才是醫患問題的根源所在。

醫生們一次次救死扶傷、捨己為人的事蹟,已經充分向我們展示了醫德的存在。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傳承好自己的患德。

學會換位思考,以一顆包容理解的心,去看待醫生這個職業。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02 傳承的前提,是不遺忘

遺忘,真的是一個很可怕的詞彙。

17年前的一場非典,讓整個中國陷入了恐慌。好在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我們取得了勝利。

  • 可是有些人,忘了吃野味的危害,把新冠病毒帶到了人群中;
  • 有些人忘記了醫生們才是抗擊非典的功臣,於是傷醫事件屢禁不止;
  • 還有些人,忘記了隱瞞實情的可怕,所以不說實話,導致疫情加劇。

遺忘,真的很容易,但它能讓別人的犧牲失去意義,讓我們流過的血,付出的汗從人間蒸發。

前陣子,一群中國的“足球小子”震驚了世界。他們遠赴海外,挑戰世界強隊,連勝幾支名宿球隊。

有人評價,在這支隊伍裡,你能感受到世界上最純淨的足球氛圍,你能看到夢想和拼搏的力量。

反觀我們的男足,一次次讓粉絲們淚灑賽場。

為什麼大人們總是教育孩子要為了心中的美好去奮鬥,自己卻變得油滑世故?

為什麼兩個孩子,可以跨越百年上演尊醫敬醫的感人一幕,有些大人卻在一次次拉低眾人的三觀下限?

不是因為不懂得什麼是道德,而是因為有個詞叫“選擇性遺忘”。

他們明知道尊重醫生,維持良好醫患關係的道理,但是選擇了視而不見,以為這樣的方式可以成為獲得利益的捷徑。

可結果呢?

是法律的嚴懲和社會的譴責。

那些通過遺忘牟取的福利,總有一天,會以另一種形式,加罪於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傳承,那麼,請先學會不去遺忘。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03 每一次鞠躬,都重於泰山

此次抗擊肺炎的過程中,有句話頗帶喜感又觸動人心:安安心心在家躺著,就是為國家做貢獻。

這句話的深層含義,就是全民抗疫的體現。

大家都做好自己的事,盡好自己的責,醫生盡力救人,患者配合治療,普通人不信謠不傳謠不添亂,就是最好的抗疫。

在改善醫患關係的進程中,我們需要的,也是這種所有人的參與。

當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同樣,羅馬建成的那一天,每一塊磚瓦都是功臣。

最怕的,是有些人平時口號喊得響,可真輪到自己,就把持不住了。

  • 有的給醫生塞紅包,卻不知這已經給醫生造成了麻煩;
  • 有的排號插隊,只想到自己的難,卻不知道別人的病情也很緊急;
  • 還有的怕醫生亂開藥,隱瞞病情,出了事又反咬一口……

醫患矛盾不僅僅是傷醫鬧醫這麼簡單,任何自私不文明的行為,都可能導致關係的緊張。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過,令我們欣喜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行動了起來。

  • 武漢一名快遞小哥得知醫護人員回家不方便時,自發組織車隊,每天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
  • 成都一位老闆娘,為了能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飯,每天開車上百公里,送來免費的盒飯;
  • 在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們和病患們一起跳起了廣場舞……

每一個細小的舉動,都是在為促進醫患關係做努力,也會有更多人,在這樣溫馨和諧的關係中受益。

大家一起努力,形成良性循環。

改善醫患關係很難,它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

改善醫患關係也很簡單,只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

跨越時空,同時鞠躬:醫生和孩子的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04

在已故名醫特魯多的墓碑上,有這樣一句廣為傳頌的墓誌銘: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是很多醫生的真實寫照,他們不僅有高超的醫術,更為患者帶來了人文關懷。

作為普通人,也希望大家在身患疾病時能夠做到“有時去求助,常常去感謝,總是去信任”。

先信任,後託付。信則兩利,不信則兩傷。

我們的態度,決定了醫生和患者之間,到底是僱傭關係還是信託關係。

當良好的醫患關係構建起來的那一天,受益的,將是身處其中的每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