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罗汉钱铸造背景解读:或为康熙六十寿辰而发

此前《康熙罗汉钱随想之一》在下说到个人不经意地接触到康熙罗汉钱,却又不以为然。近年吾国神秘文化莫名其妙地活跃起来,看现时五皇钱中的雍正通宝和康熙罗汉钱的价格,都涨至令人乍舌的地步。这些大概因为约廿多年前,邮币卡风潮过后,收藏之风又起。刚好大众生活水准较前提高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时间和经济的支持,对具有神奇﹑隐密色彩的文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千百年来,古钱本来就一直真实地存在著。近代,风水玄学似乎有所发展。玄学论据,经过商人和玄学中人的包装,往往都藏到神秘面纱后面。其中奥秘,实非我等凡夫所能理解的。其实此类文化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怪不得有人说:科学和迷信就像清水和污泥混淆在一起。


现在,除了传统的罗汉钱以外,更多名目的古钱,例如:五皇钱﹑十皇钱和钱到家,等等…都出现了。古钱就如同被赋予灵魂一样,进入大众的生活中,与人更为亲近,从而获得认同,成为大众有所寄託的吉祥物,游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愿古钱真能助人趋吉避凶,运筹帷幄。


看来,我还是说回康熙罗汉钱吧。对于康熙罗汉钱的说法及铸造背景,在下只是辽东之豕而已,所知甚少。为此我曾看过乾隆十五年梁诗正奉敕纂辑的《钱录》和同治三年王锡棨编的《泉货彙考》,可惜都没有发现。从书刊和网上所得有关罗汉钱的资讯,大概说法也就四项:


说法一:


十六世纪初,康熙皇帝派兵进藏平叛,因缺军饷,平藏的清兵以西藏庙宇中的罗汉等金铜佛像,熔化以后铸钱,钱中含少量黄金,民间据此称为“罗汉钱”。


我知道康熙皇帝向西用兵有几次,其中三次甚至是御驾亲征。若说途中缺军饷。犹如江湖救急,临危铸钱。很难想像此种说法会是事实。是否太可笑和荒谬?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什麽都准备好了,才会出师。打仗可不是儿童嬉戏,毫无准备,何以用兵?


康熙皇帝自从14岁正式亲政后,在康熙八年(1669年),智擒鳌拜;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定三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剿灭明郑势力;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分别驱逐了沙俄势力南进,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缔结了《尼布楚条约》。 稳定了来自北方的压力。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由此观之,康熙可不是一个窝囊皇帝?他在军事上,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在康熙朝统治的中期,康熙对西北和西南用兵有数次之多,而且都是因为准噶尔部反叛的。


首先是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夏六月准噶尔部噶尔丹犯边。康熙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胤禔副之出战。他自己亲往塞外视师。八月,福全等与噶尔丹激战于乌兰布通,敌军死伤甚众,噶尔丹乘夜遁。(该战其实互有死伤)《清史纪事本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1页。


其次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春二月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师次昌平州时噶尔丹内乱,其伊犁根据地为策妄阿喇布坦所併。回部青海亦相继叛变。后来噶尔丹自杀。《清史纪事本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2页。


跟著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以护卫黄教的名义,派遣策凌敦多布引兵侵掠西藏。拉藏汗与准兵相持六十日,拉藏汗兵寡不敌被杀,其子苏尔扎被执及幽六世掌权人于扎布里庙中。藏中大乱。《清史纪事本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5页。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将军富宁安已经首先向清廷报告了准兵入藏的实情。请求朝廷速发救兵。当时满汉大臣都以路远不同意进兵西藏。


康熙皇帝力排众议说:〝兹众喀尔喀、及青海等、俱服朕之风化。而策旺阿喇布坦之人、霸佔藏地、毁其寺庙、散其番僧。青海台吉、理应弃命忘身、奋勇致讨。乃伊等口称维持黄教、却无实心效力之人策零敦多卜、领兵在藏。以我兵隔远、不能往救。朕思伊等兵、步行一年有馀、忍饥带馁、尚能到藏。我兵顾不能至乎。今满汉大臣、咸谓不必进兵。朕意此时不进兵安藏、贼寇无所忌惮。或煽惑沿边诸番部、将作何处置耶?故特谕尔等,安藏大兵,决宜前进!〞《中国通史》18,上海人民出版社,171页。原文刊于《康熙朝实录》 卷之二百八十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诏西安将军额伦特侍卫色楞学士查礼浑等。督满汉各军,先后自西宁出青海,往援西藏。至秋九月,额伦特等统兵至哈喇乌苏与敌军遇。相持月馀,至是食尽矢竭,全军覆没。《清史纪事本末》,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5页。


后来,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驻师西宁,改四川巡抚年羹尧为总督,备兵成都。期于明年,分道入藏。战争也就暂缓了。


1. 从以上的文献记载中,我个人发觉,首两次对准噶尔出兵,康熙皇帝是御驾亲征,所用的时间很小。即使是第三次为了准兵入藏而出战,从出发到两军相遇后,及交战月馀,至清军大败。全部发生在六七个月时间裡,不可能会缺兵饷,而且打仗行军,来去匆匆,那有时间考虑铸钱之事。


2. 走笔至此,我突然想起日前写《雍正工艺品……》一帖,谈到清代铸钱的八个工序,十分麻烦。其中最费时的锉边﹑滚边﹑磨钱工序,都需要熟练工人才能完全,否则只可能生产出锉痕纍纍的制钱,好像南明或者三藩钱的外表一样。不过罗汉钱可算是制作精美的古钱,当年清军行军打仗,不可能带著熟练的铸造工入和工具吧?


3. 又我个人钱币收藏中,西藏钱币刚巧就是本人主要收藏之一,所以对西藏和附近地区,历来所用的货币,在下也略知一二。我发现大约在公元1550年左右,西藏就开始使用尼泊尔马拉皇朝代铸造的银币,而至1559年,一位来自印度的拉其普特王公后嗣德拉维亚.沙阿在尼泊尔廓尔喀地区建立了廓尔喀王国,尼泊尔廓尔喀继续代西藏铸造银币,那时藏民少用中土制钱,但是对于中土银块会特别喜欢。若是交易的金额太小了,他们会把银币切开几份来用。或者可能採用以物换物的古老方式来交换日常所需。


说法二:


此外还有说清朝康熙皇帝派年羹尧西征平叛,在进军途中因军饷不足,年羹尧向当地佛寺徵借铜佛,熔化铸成“康熙通宝”钱,并许下心愿,待班师回朝,定将全数铜钱收回,并加倍铸还金身。于是这批铜钱就留在了民间。


年羹尧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任四川总督,在雍正二年领抚远大将军衔与奋威将军岳锺琪出兵剿灭罗卜藏丹津的。此战过程较短,接战只是十五天,事后从户部获赏库银贰拾万两。没有理由要临时铸钱发饷,而且战事发生在雍正年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皇帝御批真迹选(二)》西苑出版社,86-87页。


下图为三枚尼泊尔铸于约十七世纪末期的银币。分别铸于公元1685年﹑1700年和1715年。此三币都是当年在西藏所流用的银币。

罗汉钱铸造背景解读:或为康熙六十寿辰而发


说法三:


另有一种说法大约是道光年间,杭州名刹淨寺在维修时,于罗汉佛内发现这种不同于常品的康熙通宝钱,和尚将这种钱分施给善男信女,说菩萨肚裡的钱能保佑人逢凶化吉。也有一说是香客为了找些圣物回家,在罗汉腹中偶然掏出了和普通康熙通宝不一样的罗汉钱。


(古时稍具规模的佛像背部都有一圆洞,善信为了求得神灵的保祐,往往把供奉的钱放进去。也有善信为得到神灵祈福禳灾,当是圣物从中带走一两枚。此类庙宇钱,包括官方铸造的普通钱币,和庙宇为方便香客所铸造的供献钱币。) 这个传说解释了罗汉钱在民间得名的经过。也算是合情合理的。


说法四:


罗汉钱是专为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的〝万寿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春三月,正值他六十寿辰,朝廷除隆重举行寿仪外,还命宝泉局精铸一批称为〝万寿钱〞的纪念铜钱,也就是现在称为罗汉钱的康熙通宝了。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最令人信服的。据由乾嘉年间学者仇巨川(号池石)纂,成书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的《羊城古钞》记载:当年广州就像全国各大省会一样,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大寿,在广州设立了万寿宫。


大家或者还记得,两年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週年纪念日,展出的万寿紫檀屏风, 《皇子祝康熙帝六旬万寿诗屏风》和《皇孙祝康熙帝六旬万寿诗屏风》, 就是当年万寿节康熙皇帝的儿孙送给他的礼物。


当年由于天子万年庆祝场面非常隆重,大臣奏请应将其绘为长图进呈御览。 一幅长达约50米的万寿长图绘成了,稍后此长卷被制成传统的木刻版画万寿盛典。现在传世有《万寿盛典初集》,40册一百二十卷,清王原祁等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武英殿刻本。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看到户部侍郎王原祁的名字,我首先想到当年学画史的清代的四王山水。原来康熙皇帝的万寿庆典,当年就是由他全权负责。还有更重要的是原来从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开始(1712年5月28日),这位大艺术家就是户部宝泉局的负责人。原来万寿长图﹑罗汉钱的熙字﹑还有康熙重宝的双龙及龙凤大钱,都是直接或间接出自清代书画家王原祁的手笔。 《Ch'ing Cash until 1735》page 72, 73, 74,Werner Burger, 1976 Mei Ya Publications, Inc.。


下图是在下请回的麦老旧藏,两枚康熙重宝大钱。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它们康熙两字的写法,是否和罗汉钱一样?为了慎重起见,也加上上博的罗汉花钱图片,以作比较。

罗汉钱铸造背景解读:或为康熙六十寿辰而发

罗汉钱铸造背景解读:或为康熙六十寿辰而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下图就是现在尚不难买到複印本的《万寿盛典初集》及其内页图片之一。

罗汉钱铸造背景解读:或为康熙六十寿辰而发

我发觉写这篇有关罗汉钱的日志,我是不自量力了。现在有点泥足深陷,而又不能自拔。但是无论如何,我自己都想搞清楚,一百多年前,唐与崑先生看到的原版罗汉钱,究竟是怎麽样的?由于时间不许可,容在下有空再继续发康熙罗汉钱随想之三,抱歉!由于水平有限,资料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赐教,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