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用心“戰疫”用心防護 市精神衛生中心為一線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心理援助

用心“戰疫”用心防護 市精神衛生中心為一線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專家幫助市民做心理疏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由於傳播性極強,加之市民長期宅家不能外出,於是,擔憂、焦慮、恐慌等消極情緒不期而至,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部分一線醫護人員、患者及市民,還會產生失眠、家庭矛盾增加等問題。

那麼,如何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慌情緒,調整睡眠狀態呢?

1月25日,蘭州市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在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設立,聚焦一線醫護人員和市民心理壓力及情緒、睡眠等方面問題,緩解求助者精神壓力,提供心理防護知識。

編纂心理援助手冊

疫情暴發後,蘭州市精神衛生中心立即行動,借鑑國內心理學專家的寶貴臨床經驗,印製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援助手冊》,為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及普通民眾緩解心理壓力,以幫助公眾科學麵對疫情,減輕疫情對公眾心理的干擾及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進而為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提供幫助。手冊贈送至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區,供廣大市民免費閱讀。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援助

有人說一線醫務人員是和平時代的英雄。因為當病毒突襲,是醫務人員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安危;當病毒暴發,是醫務人員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當病毒肆虐,是醫務人員一路逆行,迎難而上。但他們並非銅牆鐵壁,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一線醫務人員經過多日的奮戰後,或多或少出現這樣的反應,如眩暈、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睡眠質量下降,躺下很久才能入睡,噩夢等軀體反應;還有每天接觸新冠肺炎患者的恐慌、焦慮情緒,處在高危環境中,害怕被傳染,害怕家人親屬為自己擔心,易產生抑鬱、缺乏安全感,有時也會感到脆弱、無助與孤獨。

1月25日,市衛健委在市第三人民醫院設立8時-22時“疫情心理援助熱線”,成立了疫情心理干預志願隊,聚焦一線醫護人員和群眾心理壓力及情緒、睡眠等方面問題,制定針對心理干預方案,抽調精幹力量做好心理疏導,旨在緩解求助者精神壓力,幫助他們應對現實問題、給予精神支持,同時向廣大市民積極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及心理防護相關知識。截至目前,疫情心理援助團隊已為在隔離病區工作及醫學隔離觀察中的74名一線醫護工作者和已經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19名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心理輔導。同時,也為上百位市民解析疫情相關問題。

案例1

醫務人員:失眠,情緒煩躁

心理專家:協助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症狀:某女醫生,38歲,進入隔離病房後,生活節奏被打亂,生物鐘紊亂,警覺性增高,入睡困難,擔心護士叫她聽不到、睡不踏實,怕睡眠不好影響次日工作狀態,情緒越來越煩躁。

專家解析:接到一線醫護人員心理諮詢後,專家會先理解她的心理狀態,合理化她的想法,讓來話者覺得“專家真的懂我”。當來話者受失眠困擾後,專家就需要幫她把目標聚焦於她能控制的事:“你能在臨睡前泡泡腳嗎?”“這個能!”通過“聚焦”,幫她找到內在的控制感,還需要資源取向:“你曾經有過失眠的時候嗎?你是怎麼熬過來的?”“我曾經失眠的時候聽過輕音樂,做過瑜伽,不喝茶和咖啡!”“那麼,現在我們能否再應用這些方法讓自己睡個好覺呢?”就這樣,專家幫助她“放大”以前對待失眠的正性部分,始終保持中立、不評判,使她逐漸理解自己還是有力量面對失眠。

採訪中,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心理治療師王超說,面對此類醫護人員,專家還會與來話者討論是否能繼續堅守一線陣地或者需要到後方先休整。通常來話者是她自己的專家,只不過在高壓情況下,她的注意力會變窄,經過專家的陪伴梳理後,無論“打”或者“逃”,她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案例2

市民:長時間困在狹小空間家庭矛盾增加

心理專家:改變不了家人,改變自己

症狀:某女,45歲,在疫情期間和家人困在狹小房間,彼此之間的摩擦增加、衝突不斷。孩子整天看手機,不寫作業,一說就跟我吵,我快要崩潰了!

專家解析:首先穩定來話者的情緒,然後以對方為中心,聚焦她寄希望於丈夫和女兒的改變來滿足自己的期待、達到自己的滿足。

“您所做的努力目的使女兒更加上進、丈夫更加愛您,您的願望實現了嗎?”

“沒有,我感覺越來越糟糕了!”“嗯,是的,一家三口人,當您試圖改變他倆的時候,您感覺到了無力和崩潰,那麼我們還能改變誰呢?”

“改變自己?”

“對了,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有時候傳遞愛的時候也是有折扣的!您願不願意做些嘗試關注一下自己,自己給自己愛的滋養,自己首先發生些改變呢?”

“願意!”

案例3

市民:將感染症狀和自己對號入座整天心神不寧

心理專家:瞭解病毒,減輕恐慌找到宅家的樂趣

症狀:某男,28歲,當他第一眼看到新冠病毒的圖片,就感覺它非常恐怖難看,隨著武漢等城市取消公共交通,全國感染病例逐漸上升,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他整天心神不寧、心跳加快、擔心自己被感染,會不自覺地上網搜索各種新冠肺炎感染症狀,並一一對號入座,常常處於恐慌當中,不知該怎麼辦?

專家解析:1.瞭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點,知道傳染病的基本注意點:注意隔離、保持安全距離、注意傳播源等,做好對自己的科普,做好個人防護,有了安全舒適的環境,便會產生安全感。

2.當我們失去對生活的控制感後會感到恐慌,而獲取信息作出相應的行為是緩解內心困惑的渠道。獲取信息應是官方消息、正確渠道,不要去看“偏方”,進而減輕恐慌心理,恢復控制感。

3.我們不知道結果如何,那就保持樂觀,換一種方式和角度看待問題。比如,宅在家裡不能外出,可從另一個角度來想: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宅在家裡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蘭州市疫情心理援助熱線:0931-4638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