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湖北武汉,那里的人们是怎么样工作生活的,他们又是怎么与“疫魔”抗争的?

文旅中国客户端融媒体记者采访了一批身在武汉的各行各业工作者,力图通过他们的工作生活,刻画出武汉人抗击疫情的真实图景。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1月20日,新冠肺炎全面进入公众视野。

1月23日至今,武汉“封城”进入第五周。



在这五周的“封城”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奔赴救援前线,万千志愿者奔忙于街头巷尾,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坐在家中,用温暖的声音,日夜守护武汉这座城市。

心理咨询师杜洺君便是其中一员。

疫情发生后,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找到杜洺君计划开通心理热线,帮助广大市民渡过难关。

1月23日,在武汉宣布封城后2小时,湖北心理热线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月17日,心理热线一共接到1070通电话。如果算上二级和三级干预,心理热线的总工作量已超过2300通电话。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杜洺君密密麻麻记下来电人员的信息


“你可以大声哭出来的。”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杜洺君接听心理热线


有一名中年女性打进电话,状态非常消沉,她的父亲和母亲分别确诊并住在不同的医院。每日奔波于两个医院间,她常常害怕在照顾母亲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在了。她只有一个口罩,也害怕自己被感染。

在向心理热线发出求助的人中,有一部分不忍向父母或孩子表达自己焦虑和崩溃的中年人。他们仿佛没有选择地自己扛下一切。然而,当这样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他们必须找到一个排解的安全通道。

杜洺君说,常常她接起电话,几分钟都听不到人说话的声音。在她的安抚和开导下,小声的啜泣慢慢变成放声大哭。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可以大声哭出来的。”


“你现在放下电话去吃饭。”


又是一个工作到凌晨的夜晚,杜洺君接到一通来自朋友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第一句话是,“我应不应该恨我的朋友?”。

杜洺君得知这位朋友和她的丈夫因为一位来家里取口罩的疑似携带病毒的朋友而双双被感染。杜洺君建议她先放下对朋友的怨恨,再来调整应对疾病的情绪。因不间断的求助电话,杜洺君一夜未眠。

当这位朋友濒临崩溃,甚至萌生轻生的想法时,杜洺君只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放下电话去做饭。”

一句简短的话成了这位患者情绪的拐点,她恍然大悟,“对呀,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磨自己呢?”

在疫情的当下,杜洺君建议大家接受现状,科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在非常时期的独处,是对每个人的考验。当出现格外焦虑的情绪,应立刻控制自己与疫情信息的接触(如少看手机,少上网),把负面情绪卡在源头。接下来,使用一系列如腹式呼吸这样的运动,来缓解和稳定自己的情绪。在有限的条件里,让自己回到以往的舒适区,建立安全感,这就是一个最大的适应。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听了杜洺君的建议,患者自制热干面以缓解焦虑的情绪


“举国上下,群防群治。”


湖北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精神科教授肖劲松表示,在重大疫情下面的心理危机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它更需要举国上下,群防群治。针对新冠病毒的治疗不仅是一个医疗的治疗,更是一个社会性的治疗。

杜洺君说,在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是拥抱自己的孩子、家人、朋友,还有千万个未曾谋面却彼此携手走过这个寒冬的伙伴们。

文旅中国:人在武汉,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和她的1070通电话

武汉市民眺望长江


若随春风去,如何没有花。

如有任何需求,请拨打湖北省心协官方心理热线

社会大众心理热线:15342296955

感染者/家属 医护人员心理专线:027-81880048


文旅中国融媒体记者 林瑞华 刘修兵|策划

熊梦文字/视频制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