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我今年82歲,名字武炳琨,老家是太谷縣桃園堡村,山西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長治市從事教育工作。如今年逾古稀,回憶兒時的家鄉、和父母親在一起的時光成為常事,尤其保存至今的兩張照片,每次看到他們的容顏,幸福和溫馨之情油然而生,伴隨的傷感和酸楚也久久揮之不去。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第一張照片是我的父親,姓武,名泗,字沂春。在太谷讀私塾,考入太原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太谷縣當教師,曾經擔任過太谷縣商業學校校長,日本侵略中國並且佔領太谷後,不願意當亡國奴,不願意為日本人工作,最終到重慶並於1949年早世在那裡。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第二張照片是我的母親(居首坐著)和她的兩個好姐妹,姓趙,名玉如,家庭婦女,也因戰亂隨全家到重慶,解放後回到故鄉,在村裡以貧下中農代表加入村委會,1964年去世。


在我記憶裡,父親是一個嚴厲刻板、正直有節的讀書人,而母親則是賢淑達理,勤勞節儉的持家人。照片中的父親身著長袍,是典型的清政府以及民國時期讀書人的打扮,而非讀書人是不能穿長袍馬褂的。母親和兩位好友顯然也出於詩書禮儀之家,身著棉旗袍,右手的女性,搭配帶小披風的毛衣外套,加上一副沒有任何修飾的眼鏡,三位女性既有傳統的小家風範,又不失對時尚美追求的精神氣質。而最可貴的是,他們幾乎一生都身逢亂世,甚至外患深重,卻表現的目光炯炯,氣定神閒,淳樸自信;無雍容華貴之氣,有淡定從容之風;毫無做作浮躁之感,盡顯優雅堅毅之態。很多人都欣賞和懷念“民國範”,從我長輩的老照片中可見一斑,也深以為然。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而我的故鄉太谷縣在近代和民國時期是山西省經濟最發達的縣之一,民間稱““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麵的榆次縣。”,就是說這裡商賈雲集,是塊殷實富庶的地方” 。經濟發達了,就重視教育,民國甚至至今,太谷縣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個從中小學、專科到高等教育學府都俱全的縣,其中孔祥熙創立的銘賢學院(現山西省農業大學)已經有110年的歷史。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無論殷實還是普通人家,都會竭盡全力給後代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我的父母親就是典型的代表,父親作為讀書人,又是一家之長,在我的幼年記憶裡,家族裡的大事小事都是他說了算,尤其對待我們孩子們的學業非常嚴厲刻板,稍微不用心就是用“武力”來說話。

山西太谷 一 我所珍藏的兩張老照片

我從小上的銘賢學院附屬小學,中學在太原市的進山中學度過,雖然父親去世的早,但是母親一個人不僅僅照顧全家的生活,而且要求和全力支持我、哥哥、姐姐必須受更好的教育,我們兄妹三個都成為大學生真是得益於有如此偉大而又平凡的父母親啊。


每次眼含熱淚看著照片中的親人,彷彿他們也在溫情脈脈的凝視著我。做了一輩子“教書匠”,可以稱得上桃李滿天下,子承父業,完全可以告慰他們的養育之恩了。


注:文章作者長治市實驗中學退休職工 武炳琨 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