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1963出生的馬家輝,有性格,言語犀利的文人,19歲的時候,他迷上了臺灣大作家李敖,並且在大二的時候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

赴美留學後回到香港從事編輯多年,最後成為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並且經常參加綜藝節目,經常出任《鏘鏘三人行》,《圓桌派》節目嘉賓主持,分析各種社會問題,時下熱點,文化觀點,和竇文濤,梁文道一起,更有一種”鏘鏘“鐵三角的感覺。每次都有犀利,獨特的觀點輸出,他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文化匠人。而且這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01. 環境


60年代香港的灣仔,酒吧林立,更是當時香港最大的紅燈區,這樣的環境下,當時必然會充斥著大量的情色和暴力。馬家輝是家中的獨子,父親報社總編馬松柏,因此自小就熟悉稿紙鋪開搦筆作文的場景。上課前早上在大排檔吃早餐,身後就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人。

在這種環境下,他並沒有成為身後那幫人的其中一員,而是安慰自在的在他們附近吃早餐,有一點出於汙泥而不染的味道,但也沒有捨棄那一份獨特的江湖感覺。這才是一般人最難做到的地方

一個文人在這種環境中更能體驗到社會的衝突,身份的衝突,可以更有機會用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觀察形形式式的社會現象和觀察不同人之間相除交流,為他以後的作品增加了一份江湖感。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02. 痴迷

在節目中,馬家輝曾經說過有兩個偶像,一個是魯迅,一個是李敖,他更把李敖一度視作為當代魯迅。

馬家輝放棄了在香港讀電影,放棄了成為陳凱歌,成為李安的機會,飛到臺灣學習,在臺灣和李敖交流後,更稱讚馬家輝是”唯一一個沒有背叛過我的人“。古人都說”文人相輕“,而他們的忘年相交,透露出的是雙互欣賞,

除了大二的時候出版了關於李敖的著作,馬家輝更把李敖大師送給他的墨寶如珍如寶的收藏起來。

他不會同意李敖所有的觀點,就像我們不會同意爸爸媽媽所有的觀點,但這毫不影響對他們的尊重,他最愛的是李敖的幽默感。

幽默感這東西有一種神秘的魅力,可以其他人快速對一個人有幽默感的人產生好感,這也成了馬家輝個人風格中重要元素之一。

信仰就像一個無形的手,一個好的信仰會成為人前進無窮無盡的動力,卻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會丟失了自我風格的樹立。

他吸收了李敖大師文學力量,深入的研究讓馬家輝找到了方向,更加了解自己什麼是自己想要。在這種文化相互融合下,衍生出了一個獨特的馬家輝。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03. 節目效果

無論在《鏘鏘三人行》還是《圓桌派》中,他都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客觀的輸出,他對每個觀點都會有縝密的思考,和提出後有力的論證。只有風趣幽默,又不失觀點的溝通,才能讓節目順利進行,而不是在辯論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劍拔弩張,氣氛緊張的。

有一期節目中,他揭秘了預言家的預言邏輯,他說他”有個朋友“說,只有你夠膽和十個人預言,只要其中三個人中了,這三個人就會和幫你宣傳,他們會帶新的十個人,你就可以繼續預言,這樣中的幾率會非常大,而且還會衍生出更多的人聽你的預言。

在這個交談中,他說了一個故事,在故事中輸出了一個觀點,起到製造話題,引起溝通的效果,即使主持人主持或者嘉賓功力略有欠缺,也可以讓主持人迅速加入聊天中,不至於讓節目陷入冷場。如果遇到溝通功力深厚的主持人或者嘉賓,更加趕上添花,讓整個節目充滿互動,同時也可以讓觀眾對於觀點也進行思考和討論。

一個風趣幽默中帶有江湖氣息的文人,他可以輕鬆遊走於正規討論時事討論節目,也可以參加類似湖南臺那種搞笑綜藝,一個可以輸出觀點,還可以輸出段子才是一個好的文人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04 態度

有的文人會自命清高,不與平凡人為伍,不接受別人的觀點,只有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馬家輝確沒有那種自命不凡,不可一世的感覺。

看他的生活就知道了,大學老師,對學生負責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但是跑車,雪茄一樣都沒有落下,有一種放蕩不羈,卻有不捨棄責任的江湖俠客感覺。如果用金庸先生小說中的人物,他應該就是文學界的令狐沖。

期待一個馬家輝新的一年能夠參加更多的節目,為我們帶來觀點,帶來段子。

文學界的令狐沖,充滿江湖味的馬家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