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戴口罩、勤洗手是防疫“法寶”,除此之外還有這些

“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多通風”,是當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標配,已經深入人心,大家也在自覺遵守。“還應加一條,睡好覺就心態好,這是重要的‘免疫力’。”今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教授江鳳林表示,睡眠對於預防疾病非常重要。

戴口罩、勤洗手是防疫“法寶”,除此之外還有這些

病毒可惡,但它“欺軟怕硬”,所以加強自身免疫力對防禦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很關鍵。“好心情就是免疫力”,這個道理已經成為一種常識,好心情的前提是睡好覺。

江鳳林介紹,人生約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睡眠是自然界的晝夜節律與人體的生物節律同步化的結果。換言之,睡眠已不是一個簡單的靜息過程,而是生命活動所必須的基本活動,決定著另外三分之二生命的質量和情彩。

“缺乏睡眠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長期缺乏睡眠會對人類認知功能造成影響。”江鳳林說,如反應速度降低、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記憶能力下降,判斷、決策能力下降等,進而導致各種意外事故頻發等。一項大數據調查分析了研究睡眠時長和死亡率的關係,結果顯示,睡眠時間在6.5小時的時候死亡率最低;而少於4.5小時,死亡率將成倍增長。

因為人在睡眠狀態中時,身體的各個器官、組織都處於休整狀態,如果睡眠時間不足,不但不能將身體修復到最佳狀態,還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各種異樣都會隨之而來,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急劇增加。

不同年齡對睡眠的要求。年齡小於10歲的嬰幼兒,每天至少要保證10小時以上的睡眠;對於10歲至65歲間的少年、青年、中年人群體,每天要保證7至8小時的睡眠;如果是65歲以上的老人,每天需要5至6小時的睡眠即可。

好睡眠的5個標準:能在10至20分鐘入睡;睡眠中不醒或偶爾醒來又能很快入睡;夜間睡眠無驚夢,做夢醒後很快忘記;早晨睡醒後精力充沛,無疲勞感;睡眠中沒有或很少噩夢、異常行為等。

睡前可以通過泡腳、聽舒緩的音樂讓身心放鬆下來,避免焦躁等負面情緒等,這些可以提升睡眠質量。

“規律作息,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改變睡前不良習慣對改善睡眠尤為重要。”江鳳林提醒,睡前這些習慣影響睡眠要儘量戒除,如睡前刷手機,促使大腦保持在興奮狀態,無法安眠;睡前體育鍛煉,刺激機體興奮,造成入睡困難;睡前大量進食,讓腸胃處於工作狀態,影響睡眠;睡前飲用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刺激大腦而睡不著。

當然,江鳳林表示,待在家裡白天適當進行身體活動,對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清風計劃#匯聚海上名醫,連接人與健康

#超能健康團#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