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非典、汶川地震時期的高考,會給2020屆高三考生怎樣的啟示?

非典、汶川地震時期的高考,會給2020屆高三考生怎樣的啟示?

最近總收到這種反饋,說學生在家狀態低迷,學不進去。要知道,現在距離高考僅有100天左右了,高三同學尤其不應該再沉浸在焦慮裡,再讓各種有關疫情的消息佔據你的視線,越早接受現實越早利用好居家學習的這段時間,定會越有優勢。

對於今年的疫情,大家習慣性的會拿03年的非典疫情與之對比,那麼我們不妨分享幾個曾同樣遭遇災難的高考過來人的經歷,看看他們的故事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祖國多難 學習興邦

01@果然是我

我在高三時候碰上了汶川地震,當時心態就崩了,原本能考上北京好大學的人,只考了一所普通醫學院校。覺得人生從此改變,心有不甘,所以把大學五年都過成了高三,後來以第一名的成績保研了,現在廣州有名三甲醫院工作,身邊同事大多都是北上廣985/211院校畢業的。

也許那次的經歷是改變了我,但不一定是壞的改變,畢竟,是那場地震,讓我第一次萌生當醫生的願望。雖然現在的醫療環境依然惡劣,但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我再也找不到像這樣一份如此給我滿足感的事業,而不僅是一份工作。所以,一件事對自己的影響,誰說得準呢?

02@帕吉

安靜下來,就贏了一半。說說我的經驗,08年地震放假,第二天坐大巴車回家翻山的時候剎車失靈了,所幸沒有掉下懸崖,但還是住院兩個月,那年剛好也是我高考。突然改變環境,改變作息,改變效率,打亂計劃,焦慮,煩躁是難免的,但要努力安靜下來,不斷的告訴自己接受改變,接受挑戰。後來考得很好,也因住院改變了志願,上了臨床哈。每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改變自己的機遇。

03@朱琳

我是2003年非典那年高考的,在一所非常差勁的學校,往年大概只有三四個人達二本線。而且學校沒有宿舍,高三期間每天上下學的路上還要經過兩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點醫院,而且我所在的城市當年疫情很嚴重。是一定要考到北京唸書的信念支持我走到最後,即便當年數學考卷被盜,臨時換卷,難度暴增,也及時調整心態完成了其餘科目的考試。最後我終於去了北京唸書了。相信自己並拼勁全力是最重要的!高三學子,加油!

04@李春豔

我是高三那年趕上非典。當時在學校上著課,忽然就通知其他年級全部回家,高三留在學校。後面幾個月不能與外界接觸,那時候沒有網絡授課,我們也沒有手機和家裡聯繫(只有一兩週一次用學校裡的公用電話給家裡打一分鐘的電話報平安),高考也是從封閉的學校直接拉到考點,高考完才回家。幾個月,同學們沒有換季的衣服,自己把春季衣服改成夏季的。而且我們那年趕上高考從7月改成6月。但我覺得並無實質影響,因為你趕上的,你同屆考生(你高考的競爭對手)一樣啊

05@知乎 王爺

03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年份之一,我是那一年的高三學生,和非典撞了個正著。

我在一個皖北小城的二線高中,高三,正是高考前複習關鍵的節點,每日的我只有兩件事,一是學習、二是偷空看一下我暗戀的隔壁班女生。當時我們剛完成一次月考,等我知道非典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家已經很恐慌了,形勢每天急轉直下,人心惶惶,不停的有各種小道消息傳出,本來兩天就出來的成績一直沒有進行總分彙總,作為一個成績穩步前進的班級第一名,我逐漸把與第二名的距離越拉越遠,這一次我應該是進入了年級前五名,可惜的是榜單再沒有發佈,成績也不在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因為在臨近高考前一個多月,學校要放假了。

整個學校一片狼藉,謠言四起,恍若末世!那種感覺是那麼的讓人印象深刻,以至於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我記憶猶新,並多次出現在我的午夜夢迴。

我並沒有回到家裡去,而是在學校旁邊的小村莊裡租了間房子,自己複習,卻並不太認真。房東家裡住了十多個像我一樣的高三學生,每日醉生夢死,學習的少,玩耍惹事的多。時間過得很快,隨著疫情的控制,延遲高考的流言逐漸消失,然後,高考按正常時間舉行。

那一年的高考題目特別難,難到我一直在懷疑自己是不是放假的一個多月把之前的知識全荒廢了。出了考場完全沒有一絲輕鬆,反而是無比的沉重,一種即將名落孫山的預感縈繞心頭。

隨後的事情再次超出了我的認知,因為題目的難度,高考的分數線刷下了新低,我考了年級的第三名,超過了許多傳說中的大神,讀那年的北大清華還是差了一點,南京大學也不怎麼穩當,其它的學校倒是都考得起。奈何那時候還是估計分數報考,各種陰差陽錯下我報考了四川大學,選了個分數最高的專業。

06@口述者:鄭開欣(北京考生)

非典疫情全面爆發,進入全國大眾視線的時候,已經是三月份了。那時,高中最後一個寒假已經結束,正式進入我們最後衝刺的關鍵時刻。

那時沒有遠程教學的能力,更沒有微信等交流平臺。老師和同學們聯繫的唯一方法是打電話。每科老師都把自己家裡的電話告訴我們,還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幾點鐘,只要有問題,都可以給老師打電話。

我們的停課時間大約持續了一個月,直到五月中下旬。現在回憶起來,這一個月,真的是很多人人生的分水嶺。

我算是一個比較自律的人,雖然高一高二一路隨大流地過來了,但是高三一開始,人好像一下子就進入了狀態,很快就適應了節奏。

我給自己的複習做了細緻的規劃。在家複習的時候,語數英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卷子,查漏補缺,政治、歷史和地理,我把知識點分別自制成幾個大表、樹狀圖等,每天過一遍。

另外我要求自己每週都要彙總問題,給各科老師打一個電話,我覺得聽聽老師的聲音和講解,這樣可以變相監督自己不放鬆。

但是,年級裡也有幾個平時成績不錯的同學,最終高考成績令人大跌眼鏡,去了不盡如人意的大學和專業,人生軌跡由此改變。

我的一個好朋友,停課前一直是年級中上游,在重點中學裡,這樣的成績考上一本絕對沒問題。可是高考的時候,她比平時模擬考試的成績低了好幾十分,對於衝刺重點高校來說,這幾十分絕對是致命的失誤,最終,她只上了一所三本大學的冷門專業,畢業後也沒有從事相關專業。

後來她告訴我們,停課那一個月,她沒有做好心理建設,在家複習經常集中不了精神,一個人在房間裡偷偷看小說,父母經過時,趕快關上抽屜,假裝在思考,走了,再打開繼續看小說。

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停課的那一個月,相信大多數人都很難一直保持心態的穩定。但那個時候,恰巧我爸的單位也放假了,他得以每天在家陪著我。還要慶幸我有一個"嚴厲"但是心態很好的母親,她總說,要放假大家都放假,非典對大家是公平的,現在是最好的衝刺時機,誰要是這個時候放鬆了,誰就是大傻子。

十七年後,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再度回憶起那個遙遠的夏天,很多記憶都已模糊,然而考前最後那一次年級會,我依然記憶猶新。

會上,高三的全體老師們例行為大家打氣、鼓勁兒。和往年不一樣的是,我們年級組長的一段講話。他說:我們註定是特殊的一批考生,因為我們是在疫情中參加的高考。多年以後,如果哪位同學在人生中遇到了什麼困難,一定記得告訴自己,非典那麼難的時候,我們都挺過來了,人生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呢?

看了過來人的經歷,相信大家都會有所感悟,那麼我們再把視線迴歸,來看看今年疫情之下,各位考生和家長又是怎麼做的吧。

07@Oo0oO

我也是高三,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懷著希望很多人會受影響變得比我更差的心態,一定要自己足夠努力不受影響 變得比別人更好才是最終高考時的真正的底氣。

08@幸福

我也是一位高三生的家長,這個假期孩子早晨起床都在五點半左右,從沒超過五點四十五,中午休息四十分鐘,晚睡最早也在十一點多,昨晚孩子上床到了凌晨一點,我作為母親心疼孩子,也默默流淚,這是十七八歲的孩子啊!保佑我的孩子不負青春,不負理想,提高學習效率,不負這次疫情給予兒子的機會。謝謝!!!

09@許薇

我兒子是一名高三學生,每天早上七點半開始早讀,八點開始網課至十二點下課,十二點半午飯結束,休息一個半小時,兩點開始學習至六點,六點半吃完晚飯,和家人聊會兒天,七點開始學習到九點半吃宵夜,十點開始學到十一點,洗漱睡覺。孩子的生活很有規律,作為家長全力以赴配合,保持家裡安靜,每頓按時吃飯,從不拖延。孩子只有一個規律的作息時間,才能有規律的學習,才能保證他的學習質量。

效率才是核心因素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時下困擾著許多同學的問題:有很多同學,他們看起來很努力,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時時刻刻都在埋頭苦讀,晚上在小檯燈下兢兢業業地複習,可是成績偏偏就是和付出不成正比。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同學都陷入了一個學習誤區,以為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他們看起來很努力,其實大部分時間並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

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高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那什麼是有效的努力呢?

1.合理分配精力

這一點非常重要。何謂“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選擇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實現時間和精力的最佳匹配。很多時候我們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大多數人都是在早上剛起床時狀態最好。但這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有的學生可能在晚飯後,或九點、十點以後才會迎來最佳學習狀態。所以,在這裡,我們沒有整齊劃一的時間表,學生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在什麼時候,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身體規律,不強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明確先做哪件事

每天放學回家,都有很多學習任務:英語單詞,語文古文,理科習題,糾錯,複習,預習……有的同學忙了一晚上,卻什麼都沒做完,也沒做好。這裡小橋的建議是,在每天開始學習前,一定要有一個大體的計劃,設定好任務的“優先級”。

複習優先:

晚上先把老師當天所講的重點,以“過電影”的形式回憶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緊看書,強化記憶。這樣的做法有助於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明確重點,明確方法。

落實優先:不管做了什麼樣的計劃,落實大於一切。先把老師課上講過的重要知識點落實,去做作業、做練習。

糾錯優先:在糾錯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錯原因:是知識欠缺,還是習慣不好;是方法不得當,還是綜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後,該背的背,該養成的養成,該改變的改變。還有,要及時糾正記憶,抵制慣性思維,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3.在正確的時間裡做正確的事

上課就要以理解為主,以記為輔:一般情況下,老師會在課上的25分鐘時間裡,講授新知識,這是最黃金的25分鐘,如果在這個時間裡,開小差,就失去了最佳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時間。所以,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時間與老師講授精華知識的時間不匹配,聽課效率一定不會高。

訓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一個班上四五十個學生,老師很難面面俱到地提醒。那麼高中生和家長要怎麼做呢?從短到長訓練,從五分鐘開始,定一個鬧鐘,讓自己在五分鐘的時間內,全神貫注地做一道題、背一首詩,慢慢延長這個時間。不放讓你分心的東西在身邊。學習時遠離有共同語言的人。必要時家長陪伴、提醒。

學會如何記筆記:上課時,以聽和理解為主,以記筆記為輔。筆記不可面面俱到,以重點和自我特點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記下老師所有的話。要用自己的語言記筆記。

4.有正確的方法

方法錯了,再多的努力也是無用功。就以學英語為例,凡是聽力不好的人,口語一定差,因為你讀不準,所以你聽不出來磁帶在說什麼。所以,練聽力,必須從練口語開始,通過大聲朗讀,改善自己的語音面貌,當你的口語熟練了,能做到讀得準,讀得快,學會連音和吞音時,自然就能聽懂。

5.有超強的執行力

前面講的內容,可能讓大家熱血沸騰,但是光有熱情還不夠,讓學習熱情發揮最大效益的法寶,是執行能力!

明確了方向和方法,就去做吧,有困難也要做;顛覆自我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貴在堅持;學習不可能是一個完全快樂的過程,必定伴隨著艱苦和孤獨;學習上的強者必然有極高的專注度和持之以恆的精神;高專注度和恆心是未來成功的法寶。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誰花的時間更多,誰把自己虐得更慘,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拋下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騙別人很容易,騙自己更容易,但是要騙這個世界真的有點難,你所虧欠的,終有一天會連本帶利還回來。
聲明: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由浩天教育整理編輯,侵權刪除。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或私信諮詢!

疫情無情人有情,希望大家做好防護,有效應對!也向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