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什麼是氣溶膠?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有何不同?

戰“疫”小課堂 | 什麼是氣溶膠?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有何不同?

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都屬於經呼吸道傳播,防範的方法也一樣——疫病流行期間,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室內經常通風,同時戴好口罩、戴對口罩,就能有效避免病毒經呼吸道感染。

新冠病毒如何傳播?弄清這個問題是防護的前提。

可它異常狡猾,疫情暴發至今,病毒傳染快、難防控、潛伏期長,被醫生們叫做“流氓病毒”。不同傳播途徑導致傳染的傳聞甚至引發了恐慌。

為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強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採訪,詳解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以及防護措施。

战“疫”小课堂 | 什么是气溶胶?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有何不同?

01

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還是通過呼吸道傳播?

秦川:是的,主要是因為病毒經空氣中飛沫傳播,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導致人體感染,經呼吸道途徑感染的病毒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疏於防護不經意間就容易大範圍感染。

02

問:大眾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到底什麼是氣溶膠?

秦川:其實氣溶膠不神秘,它是懸浮在空氣中大小為0.001—100微米的固體或液體小粒子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是空氣的一種物理狀態。因為處於這個大小範圍內的顆粒不易沉降,所以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以作為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載體而傳播疾病。

03

問:那麼,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

秦川:最近幾天,出現了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說法。由於大多數人對氣溶膠不是十分了解,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2003年SARS期間就有氣溶膠傳播的說法,並在相關醫院進行了氣溶膠傳播研究,在醫院內部一些區域(病房區、病房陽臺、內走廊、護士站、排風扇和清潔區等)的空氣中有SARS-CoV RNA的檢出,但沒有檢測到活的病毒。

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途經,科學家在實驗室開展了小鼠實驗,證實經近距離直接呼吸道和密切接觸最易受感染,而經氣溶膠途徑難以在短時間內吸入足量病毒,因而一般在空氣流通情況下而非極端高濃度時,被氣溶膠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04

問:飛沫和氣溶膠傳播有何不同?

秦川:飛沫傳播強調感染者呼吸道中飛出的液滴,直接被近距離接觸者吸入呼吸道而感染。由於飛沫直徑較大,在空氣中會很快下沉,通常是指近距離傳播的意思。

氣溶膠傳播,理論上是講病毒或細菌可以通過氣溶膠進行遠距離傳播,能達到數十米,乃至數百米,遠遠超過飛沫的傳播距離,通常是指遠距離傳播的意思。

病毒能不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主要取決於它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感染能力和病毒濃度。但是,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載有病毒的氣溶膠會被稀釋,感染髮生的幾率極低。

05

問:在不清楚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的情況下應如何防護?

秦川:通俗講,不管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都屬於經呼吸道傳播,防範的方法也一樣:疫情流行期間,不要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室內常通風。另外,只要我們戴好、戴對了口罩就能有效避免經呼吸道感染。

除了有效佩戴口罩預防呼吸系統的感染和傳播外,其他途徑的傳播方式也應引起重視,如經手摳鼻孔、揉眼睛、抹嘴巴等間接呼吸道、眼結膜、消化道傳播等。防護最有效的方法是注意手衛生,不僅飯前便後要洗手,去過公共場所、觸摸過公共用品後也要洗手,衛生部門強調的勤洗手就是指這個意思。

06

問:怎麼看傳染病特別是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

魏強:人類傳染病主要通過三大自然途徑在人群中感染、傳播。

第一種是經消化系統傳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糞口傳播。習慣上也將這類病原歸為消化系統病原,如霍亂、痢疾、沙門菌腹瀉等等。這類病原相對好控制,只要保證經口的東西是乾淨的就沒問題了,如將食品加熱充分、飲用潔淨水,不亂吃等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經血液、體液、黏膜(鼻腔、眼結膜、口腔等)系統傳播,如乙肝、艾滋病等。

第三種途徑是經呼吸系統傳播。經呼吸系統傳播的病原最難防範,因為我們不能不呼吸。病原體會選擇最大機會、最有效的途徑侵入機體,因此,很多病原體具有多途徑傳播的能力,如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又有推測(尚未明確)可能通過消化道傳播,甚至眼結膜途徑傳播。其實,人體各系統也是相通的,病毒只要接觸到有效部位,如氣道、消化道、傷口等,就有機會侵入。一旦進入機體後,病毒就會在它最合適的部位繁殖,造成相應系統的疾病。

战“疫”小课堂 | 什么是气溶胶?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有何不同?

每天都學點科普小知識

精準防控 科學防治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The End-

來源 | 科技日報、長江日報

本期編輯 | 劉會芳 本期責校 | 陸長平

值班主任 | 劉會芳 本期監製 | 張 雯

黃石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出品

商務合作 | 6370023 63778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