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鄭楊,女,漢族,1957年1月出生,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2020年的春節,給中華兒女留下無法抹去的印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突然降臨,疫情肆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在武漢打響,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白衣天使——勇敢的戰士,急馳武漢。


2月7日,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院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共130名醫護人員出征,趕赴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支援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在130人的隊伍中,有一個身形嬌小、一頭燙髮、穿薑黃色羽絨服的女醫生引人注目。送行的領導與大家合影後,與她緊緊地握手。


她是63歲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鄭楊教授,是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老專家。


63歲的專家,主動請纓上一線。


鄭楊教授在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和科研領域已經工作35年了,在處理心血管系統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斷上,她是專家有把握;面對急危重症的搶救及疑難病,她是治療高手有經驗;在介入治療上,她是手術大師有技術。院內外遇到疑難問題,只要她坐陣,大家心裡會安穩很多。因為,鄭楊教授是大家的“定海神針”。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就在長春的“抗疫”戰爭還沒有打響時,值完春節期間的最後一班崗,鄭楊教授想,可以給這一年的忙碌畫上一個句號,她從繁忙的醫療工作中暫時脫身出來,回到老家與親人相聚。可人剛到家,連腳跟都沒有站穩,就收到吉大一院疫情防控的消息:“全院員工緊急待命。”那一刻,鄭楊教授二話沒說,不顧家人阻攔匆忙趕回長春,隨時等候組織召喚。


疫情當頭,當以國家人民為重!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鄭楊教授再次用行動做出表率。這是63歲鄭楊教授的真實寫照。


由於從外地回到長春,鄭楊教授主動居家隔離。她居家隔離一點都沒有停止工作。她一邊積極參加醫院網絡會診工作,精準給出診療指導意見,對醫院每天的留觀病例和疑似病例進行線上指導,悉心指點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後輩們,一邊時刻關注著疫情動態。隔離結束後,她立即像2003年抗擊非典時一樣,請纓加入醫院裡馳援湖北隊伍。面對鄭楊教授堅定的態度,院領導和同志們心疼地告訴她,年齡大了免疫力差,要多注意休息,別太累。可她全然顧不上這些,到武漢馳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那一刻開始,鄭楊教授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工作。由於醫療隊負責援助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院區B座10樓東區的重症療區,整建制接管療區50張病床,收治的全部是急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她感到肩上的責任之大、之重。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她為一線工作人員講解和規範工作流程、防護重點,以身作則,做出表率,給予大家信心和勇氣。每天,除了要提高病人治癒率、降低病死率,鄭楊教授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保障隊員的零感染。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她和醫療隊隊員們一起反覆進行感染控制安全培訓練習,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有效隔離都要進行認真的規劃。隊員們考慮到鄭楊教授年齡和體力的問題,醫療組原計劃給她安排醫療顧問的任務,幫助大家解決一些治療上的專業問題。但鄭楊教授堅持和大家一起帶組、排班。63歲的她要克服諸多生理困難、穿著隔離服每天6小時和大家奮戰在臨床一線。一切準備就緒後,鄭楊教授就開始跟堅守一線的年輕人們一起輪崗值班。作為一名從事醫務工作30多年的醫生,她深知進入一線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她深知,既然選擇這份職業,就要堅守到底。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鄭楊教授成為醫療隊中的“定海神針”。連日來,在武漢的工作中,在危險和壓力、辛苦與疲憊並存的疫區一線,鄭楊教授早已經忘記自己的年齡,跟所有醫護人員一樣,駐守在重症療區,對收治的病人進行救治。面對病情複雜、進展迅速的局面,為和死神搶時間,他們唯有馬不停蹄忙碌著。大家心疼鄭楊教授,叫她多休息一下,她每次都是揮揮手繼續工作。為了戰勝疫情,她就像一個不知疲倦的蜜蜂,一個迅猛奔馳的火車頭,一名披荊斬棘的開路先鋒,一位在黑夜裡手持火把的領路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用行動詮釋著醫者的使命和擔當,共同踐行著“大醫精誠,尚美至善”的崇高和偉大。


【致吉林勇士】63歲老教授主動請纓衝到武漢——吉大一院心血管內科鄭楊教授馳援武漢先進事蹟


來源: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東亞經貿新聞、吉和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