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轉型線上步履維艱,疫情中的線下編程機構如何走好“求生之路”?

轉型線上步履維艱,疫情中的線下編程機構如何走好“求生之路”?

家長對編程教育的認可不會因疫情而消失,現在只是一次暫停。

撰 文丨胡 瑩

行至二月末,距離線上網校陸續開學已半月有餘,各學校及輔導機構的課程都在有序進行,“停課不停學”作用明顯。一些學校的一線教師欣喜於在線教育帶來輕鬆活潑的課堂氛圍,感慨非常時期的直播上課方式反倒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然而,儘管信息化、在線化帶來了教育的變革發展,但目前學生在線上教學中接觸到的更多是數學、語文、英語、文史理化等學科知識,注重線下體驗式教學的素質教育遭受更大沖擊。其中,近年來廣受家長好評的STEAM教培機構已然面臨生存問題。

藍鯨教育觀察發現,STEAM教育賽道目前呈現明顯分界:以機器人教育及創客教育為代表的硬件編程教育目前已被停課潮裹挾;而以計算機語言、動畫教學為代表的軟件編程教育,受到的影響僅侷限於如何與網校搶時間

基於此,藍鯨教育採訪了STEAM教育賽道各領域的一些機構,探求特殊時期教學對STEAM賽道的影響,淺析疫情結束後該賽道的發展前景。

疫情之下,STEAM賽道“冰火兩重天”

“硬件及工具類的教學轉線上仍舊有難度。”寓樂灣CEO劉斌立表示,疫情時期線下STEAM教培機構面臨的最大困局就是教學模式的被迫轉變。“有些東西是很難轉變的,尤其是創客教育需要大量工具的運用。雖然說現在視頻教學看起來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但將線下教學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孩子看、聽、說、練全方位體驗理解,轉到單方面靠在線觀察進行,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影響。”

的確,機器人類硬件編程教育培養的不止是孩子的科技知識、編程能力,更重要的是動手能力、創造力及想象力。疫情期間,機器人類教培機構如採用軟件的Scratch線上教學將不滿足課程的學習需求,而且還有創客、機器人類課程無法直接在家開課,教研、授課團隊老師較缺乏直播經驗等因素,這些都制約著機器人類教培機構難以線上開展教學。

“我們目前也停掉了線下機器人教育的課程,更多的是通過線上編程教學,為孩子提供知識點的複習,維持用戶粘性;但這只是特殊時期的階段性嘗試。”造米教育CEO郭鵬表示,將硬件編程教育硬性地轉到線上,只能滿足知識點的教授,其他的收穫無法通過線上完成。另外,在具體實施中還有一些硬傷,很難通過技術手段把它們做一些調整。

MakeBlock創始人兼CEO王建軍則從家長的心理角度出發,揭示了硬件編程教育轉型線上的難點所在。在他看來,轉到線上,機構可能要面臨拋棄硬件的選擇。家長會認為先前在線下上課時,有很多線下實體教具的輔助。如今只有一個教學軟件,產品議價就會下降,家長的認可度也會降低。

更重要的是,STEAM教育的線上教學效果,與學員的年齡段也息息相關。在劉斌立看來,結合寓樂灣的教學數據分析,相較高年齡段學生來講,8歲以下的學員線上教學的效果較差。“對於這一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較差,需要的遠不僅是知識點的硬性灌輸,而是來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親情關懷,他們更需要有溫度的教育。”

而高年級的學生,更多的重心放在校內學科學習上,同時受家庭內教學工具和場景的限制,教學體驗也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但反觀在線編程及人工智能教學,藉助此次疫情時期在線教育平臺的普及與“全民試課”,而未受到明顯影響,甚至更加火熱。

核桃編程創始人兼CEO曾鵬軒就提出,作為一家完全線上模式的少兒編程教育機構,核桃編程學員的課程學習,受疫情影響和衝擊相對較弱。“我們也看到很多學校轉到線上進行教學,這將較強地促進在線教育的普及,讓大量過去對在線教育不瞭解、不接受的家長,開始體驗在線教育,習慣在線教育。”

針對線上少兒編程教學的優勢,曾鵬軒表示,從整個學習場景來看,線上少兒編程都是圍繞著“電腦+實操”進行的。一方面所有知識點都基於電腦操作實現,傳統教學僅僅由老師講授,小學生很難長時間進行理解與學習;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實際操作電腦,且反覆練習來鞏固知識。從這兩方面,線上學習編程是具有天然優勢的。另外,現在的線上教育已經不僅僅侷限在單一的知識點學習上了,會大量地補充科普、科學、天文地理等知識。

同時,AI人際雙師也可以通過真人課程導師增強教學的人情味。

轉型艱難,線下硬件編程教育何去何從

線上一派火熱,線下千里冰封,轉型線上求生之路又屢遭封堵。大熱的OMO模式是否是破局之道?疫情結束後報復性消費帶來的增長能否成為及時雨?線下硬件編程教育生門何索?

對於線下硬件編程教育,有趣靈動的各種機器人、教學硬件無疑是機構們的最大賣點和優勢。正如王建軍所說:線上編程領域已有多家成熟機構,線下機構轉線上純做軟件編程課程,是沒有競爭力的。

於是有人提出,現在是線下編程教育嘗試OMO模式的好時機。但OMO模式能否走通,各位創始人的看法卻不盡相同。

郭鵬對我們表示,藉助此次疫情,他發現了釘釘等比較好用的在線教育直播平臺,並且有望以後長期合作,“我們現階段暫不考慮自行搭建在線授課平臺,成本太高。同時儘管佈局線上早有想法,但我們還是堅持線下為主,線上作為輔助來進行授課、用作鞏固是最好的”。

同時他也表示,此次疫情幫助培養了客戶,家長們對線上教學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老師們也發現線上授課並沒有那麼難,可以加速OMO模式的嘗試。而在課程設計方面,“編程其實可以和大部分學科專業相結合。例如此次疫情我們上線了公益課,介紹給學生關於新冠病毒的知識,讓學生用動畫的形式製作表達,瞭解如何保護自己抵抗疫情”。

但王建軍對OMO模式卻不是十分看好。“首先,所有教育產品和服務的競爭最終都會落到對孩子時間的爭奪。OMO模式能夠讓機構實現線上線下一同提供服務,但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線上佔用了時間,線下勢必要減少。並且線上線下差價很大,這樣勢必會造成自己左右互搏,低收入產品擠佔高收入產品的空間。

他還指出,線上商業模式成立的關鍵是規模效應,無法實現規模效應的線上機構是沒法盈利的。而規模效應這一點,對傳統線下機構臨時開設線上課程顯然更難做到。對於很多線下機構來說,本來單線下業務在特殊時期就難盈利,更不可能有多餘的利潤去彌補線上的虧損。另外,線上授課成本很高,很多線上機構開始到線下去獲客,想通過線上導流給線下可能也行不通。

那麼,對線下硬件編程教育機構來說,轉到純線上教育走不通,OMO模式線上線下融合難度大。如果不想完全轉行,出路在哪裡?

劉斌立和郭鵬都認為,其實一個企業的發展,最主要的是產品,“可以藉助此次疫情的停課時期練練內功。”劉斌立表示,寓樂灣的教研團隊正在藉此機會迭代課程和產品,疫情結束後將有新產品面世。郭鵬則選擇在此時打磨課程體系和標準化模式,以便藉助線上平臺更快地進行復制推廣。

作為編程教育硬件提供商,王建軍則表示,線下機構應該更堅決、並且更加差異化地做線下,想清楚線下的優勢在哪裡。線下可以佈置更多可動手的實驗器材或者工具;開展更多基於動手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同時可以推動教學硬件在家庭端的推廣。

“人工智能發展是一個趨勢,編程教育也是一個必然風向。家長對這一方向的認可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現在只是一次暫停。我們需要將這次疫情停課作為一次給教育行業的降溫,一次能夠修煉內功的好時機,將產品課程實現優化

。等到疫情結束,一切都將回到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