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三次戰事:從遊刃有餘到疲於應戰

京東的三次戰事:從遊刃有餘到疲於應戰


2月20日午間,神舟電腦決定正式起訴京東拖欠貨款,訴訟標的總額高達3.38億元。

幾個小時之後,京東回應,神舟電腦因為違反購銷協議,貨款被暫停支付。次日,神舟電腦再次發聲,控訴京東對神舟動用了“五大酷刑”以逼迫神舟支付返利費用。

2月24日,京東商城下線了神舟電腦自營旗艦店。

當事雙方你來我往,各自嗆聲,寸步不讓。

京東成立於1998年,現在已經走過二十二個年頭,京東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戰鬥史”,從起初的遊刃有餘,到後來疲於應對,步入“中年危機”。

如果作一個簡要回顧,可以以三次戰役來劃分京東的發展階段:第一戰京東戰勝國美蘇寧,打破傳統家電銷售模式;第二戰京東與淘寶正面剛,在電子商務領域站穩腳跟;第三戰京東遭遇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激烈挑戰,危機四伏。

1

2004年,劉強東關閉所有門店,砍掉營業額已經有5000萬元的線下業務,集中精力發展線上業務。

就在同一年,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家電連鎖零售企業激戰正酣,紛紛拍下城市的黃金位置開設門店。2004年2月,商務部公佈全國連鎖企業經營業績排名。在家電零售業,國美以177億元的銷售收入位居榜首。四個月後,國美電器在香港上市,其董事長黃光裕榮登中國首富,一時風光無二。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其後,兩家企業在各自選定的跑道上賽跑,相向而行,漸行漸遠。國美、蘇寧依舊在線下比拼開店數量,收入、利潤穩步提升,京東則是按下了加速鍵,在電子商務的道路上狂奔。

經過幾年的經營,京東羽翼漸豐,與國美、蘇寧的衝突不可避免。不過,在正式開戰前,京東率先選中了老牌圖書銷售公司噹噹網來練手。

2010年底,京東在微博高調上線圖書頻道,宣佈每本書比競爭對手便宜20%。彼時的當當剛剛在美國上市,資本充裕,隨即斥資千萬展開反擊。

這場京東與噹噹之間的價格戰,無論是從成交金額還是參與各方,規模都不算大。但在這場較量之中,京東以小博大,以極低的成本撬動成倍的媒體曝光熱度,也為日後與其他巨頭的競爭積累了經驗。

2012年8月13日夜,劉強東發佈一條微博,“今晚,莫名其妙地興奮。”少有人知道,京東正在緊鑼密鼓地密謀一場戰役,電商大戰一觸即發。

次日十點,劉強東在微博連發兩條微博,向國美蘇寧突然發難。京東承諾,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價格比國美、蘇寧連鎖店至少便宜10%以上。

京東的突然襲擊打了國美和蘇寧一個措手不及。直到下午四點,蘇寧才匆忙回應,自15日起啟動史上最強力度促銷,蘇寧易購價格若高於京東,隨時調價。而國美則是在晚上十點作出回應,國美商城全線商品價格將比京東低5%。

在這場戰役中,國美蘇寧明顯應戰不足。

事實上,彼時的兩家家電巨頭依然將主戰場放在線下,線上銷售一直作為門店銷售的補充存在。其中,國美直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旗下的電子購物網站國美網上商城,比京東晚了6年;蘇寧則是2009年正式上線電商平臺蘇寧易購,比京東晚了5年。

此役過後,京東一戰成名。多年以後,人們在覆盤這場史無前例的價格大戰中,都將其視為中國商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刻。在這之後,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傳統家電銷售開始沒落,而以京東為代表的新興電子商務迅速崛起。

劉強東後來曾經點評:“一天的戰爭是不可能分出勝負的,三年之後勝負自分。”用不了三年,僅僅過了兩年,京東就實現了對國美和蘇寧的反超。

2

在2009年的時候,京東曾經羅列過一張需要趕超的競爭者名單。名單上,國美蘇寧不出意外的位列其中,而排在國美蘇寧之前的則是淘寶網。

面對老牌的家電銷售企業國美和蘇寧,京東作為傳統銷售模式的顛覆者,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面對在電子商務領域比自己出道更早的淘寶網,京東不得不展開貼身肉搏。

淘寶網曾經以免費戰略拖垮亞馬遜在中國的業務,併成為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領頭羊。在與淘寶網的正面鏖戰中,京東網在很多方面採取了模仿和跟隨。

比較明顯的是“造節”。2009年11月11日,淘寶網舉辦了大型網絡促銷活動,儘管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折扣力度有限,但是營業額遠超預期。此後這一活動被保留,並演變為淘寶網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節。

京東同樣從中看到了商機。2010年,京東在自己的店慶日首次打出“京東618”的口號,在全平臺開展滿減、滿送和返券活動,促銷力度空前。幾年時間,京東618和淘寶雙11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網絡購物狂歡活動。

另外一個則是“結盟”。2015年,淘寶網與蘇寧簽署合作協議結成聯盟。協議達成之後,兩者完成了交叉持股,蘇寧易購的官方旗艦店也入住天貓商城。強強聯合,以期完成對京東的圍剿。

京東方面不甘示弱,選擇加入騰訊的戰隊。騰訊成為京東的第二大股東,並在微信為京東購物開通了入口。去年雙十一前夕,京東與同為“騰訊系”的唯品會對淘寶網提起訴訟,其背後的商業邏輯似不難理解。

人無我有。相比於淘寶網,京東也有自己的特色——物流。在發展初期,淘寶網走的是合作物流的輕資產模式,而京東則是自建物流的重資產模式。

自建物流模式之下有諸多優勢,便於企業加強對物流供應鏈的管控,運輸速度快,用戶體驗較好。

但是,劣勢和優勢一樣明顯,前期投入大,運營成本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京東的各項財務指標。不過,跟淘寶網相比,這是京東為數不多的亮點。京東“花同樣的錢,買一快的”的廣告語成了劉強東的得意之作。

京東和淘寶網競爭的另外一個戰場是對於優質商戶的爭奪。或利用優勢地位“逼迫”,或許以平臺流量支持,京東和淘寶都曾被媒體曝光讓商戶在兩者之間“二選一”——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最近,神州電腦就吐槽,在去年的雙十一活動中,京東對其施加壓力不準其參加淘寶網的活動。

坦白地講,在與淘寶網漫長的拉鋸戰中,京東並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但是京東緊緊追隨,在相當的時間內佔據行業第二的位置。——直到等來了第三次戰役。

3

最近幾年,京東流年不利,關於京東已經步入“中年危機”的說法不絕於耳。對於京東而言,迎來了發展歷程中最困難的一個時期,也是最難打的一場戰役。

首先面臨的是增速上的瓶頸。2016年,京東交易總額增速由前一年的84%驟減至47%,幾近腰斬,被外界稱為“斷崖式下跌”,2017年增速為40.28%,2018年增速為22.4%,曾經的高增長已經不復存在。

在燒錢的電子商務領域,高增長是維繫資本市場估值的基礎。如今,這個基礎已經不再牢固。

緊接而來的還有高管大換血。2019年初,京東宣佈對10%的副總裁以上高管進行優化。其後,京東首席法務官、京東首席技術官和首席公共事務官先後宣佈卸任,京東在一個月內連失三位首席。而上一個高管如此大面積調整和輪換的公司,是百度。

除此之外,平臺售賣假貨,取消快遞員底薪,甚至劉強東的性侵傳聞也一度讓京東處在風口浪尖。

更大的挑戰來自以拼多多為代表的後起之秀的挑戰。拼多多雖然和京東同屬“騰訊系”,但是在與京東的搏殺中毫不手軟。

拼多多在幾近飽和的電商領域開闢了新的玩法——拼團+電商,藉助於“拼團購”的社交分享迅速打開市場,並呈爆發式增長。同時,拼多多深諳價格補貼之道,與京東相比亦毫不遜色。

去年雙十一,拼多多拿出百億元真金白銀補貼線上商品,使得多個產品打破全網最低售價的記錄。

數據來說話。2019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活躍買家超過5億,同比淨增1.5億,營業收入同比上升122%,儼然當年高速增長的京東的翻版。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拼多多與京東也有一個三年之約。2018年拼多多上市之前,其創始人黃崢就在動員大會上放言,“未來三年要超過京東。”同樣用不了三年,僅僅一年之後,拼多多的市值就超過了京東。

2019年10月24日,拼多多股價收盤報收39.96美元,總市值為464.48億元,超過京東的448億美元。

戰役仍在進行,現在就對京東和拼多多之間的勝負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無論是京東,還是拼多多,贏下這場戰役都至關重要。只是對於如今的京東,內外交困,處境艱難,遠沒有創業之初的意氣風發。

4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 《阿房宮賦》

縱觀中國的商業發展史,一直在演繹著相似的故事:後來者逆襲上位超越前任,自己又作為前任被繼任者再次顛覆。

在殘酷的商業世界,沒有永遠的傳奇,只有永遠的顛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