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護士長講述在重症隔離病房的18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常德護士長講述在重症隔離病房的18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穿上防護服就像住進了太空艙”

常德護士長講述在重症隔離病房的18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真正開始工作,什麼都忘了

常德护士长讲述在重症隔离病房的18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常德护士长讲述在重症隔离病房的18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郭毅傑在常德市重症隔離病房護理病人。通訊員 供圖

“這段時間會是我從醫生涯裡最難忘的一段日子。”2月6日,湖南常德漢壽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郭毅傑接到了前往常德市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支援的任務。

2月24日,她在電話裡向三湘都市報記者講述了這18天的經歷。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甜 通訊員 瞿慧 範暉

穿上防護服像進入“太空艙”

“我雖然有十幾年的護理經驗,但是重症隔離病房對我來說仍是比較陌生。”郭毅傑告訴記者,醫院共派了4名醫護人員支援一線,被分為了白班、晚班,每4個小時輪一次班,雖然都是從業經驗豐富的老醫護,但穿上隔離服真正走進重症隔離病房時,壓抑的氣氛還是讓大家心裡有些犯怵。

“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每天接觸的都是被確診的重症患者。但是真正見到他們,真正開始工作,就什麼都忘了。”和所有進入隔離區域的醫護人員一樣,郭毅傑每天必須嚴格執行防護流程,進入隔離病區前,大約要執行幾十個動作,經過不少於8次的手消毒,完成各個消毒程序總共需要三十分鐘。

“穿上防護服就像住進了太空艙,平時簡單的心電監護、吸氧、霧化吸入、輸液、採血、測量體溫……在厚重的防護裝備包裹下,都成了難事,每一個動作都遲鈍、笨拙、彆扭,就連最熟練的靜脈穿刺也變得十分困難。”郭毅傑打趣地說,她是最皮實的“宇航員”,因為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臉上壓破了皮,出現了二期壓瘡,但適應能力還不錯,“我現在除了耳朵和後腦勺偶爾有疼痛感以外,基本適應了,臉和鼻子都沒事。”

救助他人還成了朋友

“這段時間,我親眼看著自己護理過的患者從插管到拔管,從臥床到下床,從一開始不配合到主動與我合照。”給郭毅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老爺爺。老人家在剛轉進來還未插管之前,一直向郭毅傑抱怨說,自己老了得個重病,還害得家人也被隔離了,現在自己一個人住院,乾脆不要治了。他對醫護人員非常抵抗,情緒也越來越差。

“看見他這樣,我就想,萬一我爸也這樣了,我得多心痛!我和同事每天輪番去和老人家聊天,看得出車輪戰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老人態度一天天轉變。”在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老人情況好轉,要轉去其他病房了,他拿出記事本把每個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的聯繫方式都記了下來,“他說,等疫情過去,要給這些朋友煮一碗最拿手的常德牛肉粉吃。”

郭毅傑覺得,重症隔離病房真正讓人恐懼的不僅有對病毒的恐慌,更多的是病人自己的不安情緒和不配合。而醫護人員要做的也不僅僅是治病,還要解開他們的心結。

“在防護服上寫字,對所有醫護人員來說就是一種神聖的儀式。我們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醫院,大部分時間沒法靠臉認人。寫上了自己的姓名身份,就是寫下了救死扶傷的決心。”郭毅傑說,她的任務還沒有結束,她會繼續堅守,相信春天很快就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