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北約的代價:愛沙尼亞總統承認,已放棄對俄羅斯的領土要求


加入北約的代價:愛沙尼亞總統承認,已放棄對俄羅斯的領土要求

卡柳萊德

​據俄新社報道,愛沙尼亞總統卡柳萊德2月24日表示,當年愛沙尼亞被北約接納為正式成員國,前提條件之一便是放棄所有領土要求,維持二戰後劃定的邊界。所以,愛沙尼亞對於鄰國俄羅斯的領土並無覬覦之心。

卡柳萊德在評價愛沙尼亞議長佩魯阿斯有關俄羅斯應該歸還塔林(愛沙尼亞首都)所佔領土的言論時,做了上述表態。佩魯阿斯認為,愛沙尼亞當局應該堅持1920年《塔爾圖和平條約》所劃定的俄愛邊界。愛內務部長馬特-赫裡梅也持類似觀點。

加入北約的代價:愛沙尼亞總統承認,已放棄對俄羅斯的領土要求

​卡柳萊德稱,蘇軍從愛沙尼亞撤離之後,時任愛總理安德列斯-塔蘭德就宣佈,愛沙尼亞和其它多數歐洲國家一樣,應該接受二戰之後的邊界劃定。

“沒有這樣的立場表態,北約的大門永遠不會對我們敞開。我們向(北約)盟友承諾過,我們對於鄰國沒有領土方面的要求。”卡柳萊德說。

加入北約的代價:愛沙尼亞總統承認,已放棄對俄羅斯的領土要求

​塔林和莫斯科至今沒有簽署邊境條約,主要爭議便來自100年前的《塔爾圖和平條約》。

這個條約要追溯到俄國十月革命期間,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立陶宛四國趁機宣佈獨立,但是蘇維埃並不承認這四個國家的獨立,所以雙方爆發了戰爭。結果蘇軍戰敗,被迫承認這4國獨立,同時簽署《塔爾圖條約》,割讓了一部分領土。其中,俄羅斯普斯科夫州的佩喬雷地區、以及納爾瓦河右岸部分領土(現屬於俄列寧格勒州)被劃給了愛沙尼亞。

二戰之後,波羅的海沿岸三國重新回到蘇聯,領土問題自然消解。但在蘇聯解體之後,這個歷史問題再次凸顯。愛國內一些政治家堅持認為,應該按照塔爾圖條約劃定俄愛邊境。這導致了2014年兩國外長簽署的邊界條約(條約否定俄愛兩國存在領土爭端)至今未獲得愛沙尼亞議會的批准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