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和BuzzFeed深陷數字媒體寒冬

Vice和BuzzFeed深陷數字媒體寒冬

原文來自PitchBook,作者Adam Lewis

原文鏈接: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vice-buzzfeed-become-latest-cautionary-tale-for-digital-media-investors


2016年的夏天,Vice Media的聯合創始人謝恩·史密斯坐在法國裡維埃拉海岸邊,接受CNBC的採訪。陽光灑在海面上,這位媒體大亨靠在椅背上,還在思索剛才的問題。

“Vice什麼時候會上市?”

“準備好的時候。”

這家公司1994年在蒙特利爾以朋克雜誌起家,一直將“酷”視為自己的標籤。好消息依舊源源不斷,史密斯和公司的股東們都在期待著IPO,迎來遍地是黃金的日子。

儘管2016年沒有任何大動作,一年後,TPG Capital向Vice投資4.5億美元,Vice的估值達到約57億美元,坐實了數字媒體巨頭的地位。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它在謀求上市。

2019年,Vice還沒有上市。史密斯不再執掌公司,而Vice開始思考該如何扭虧為盈。在如今的數字媒體環境下,沒有哪家公司能確保盈利。

Vice下一步要做什麼?它的盈利不穩定對數字媒體投資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沒有人知道答案。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Vice是如何從57億美元估值走向亟需紓困的?

第一次麻煩出現在2017年底,《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詳述了Vice沒有做到“為女性提供安全、包容的工作場所”的理由,列舉了Vice的多起性騷擾事件。

2018年初,《華爾街日報》稱Vice實際營收與2017年的營收目標8.05億美元,相差了1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經營不善的電視網絡Viceland。

2018年3月,史密斯辭去Vice的CEO一職,由A&E的南希·迪比克接任。此事震驚了媒體界,南希的主要工作是:讓Vice盈利。

Vice沒有擴大規模,而是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並在2019年早些時候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10%,並將其網絡渠道整合到Vice.com。

與此同時,HBO取消了曾經的艾美獎得主,周播節目《Vice》,並在6月再次取消了《Vice今夜新聞》,

雙方的合作難逃七年之癢。

Vice的投資者仍在等待下車的機會。21st Century Fox在2013年(Vice估值14億美元)投資了7,000萬美元。2014年(Vice估值達到25億美元),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投資了2.5億美元。2015年,Disney投資4億美元,當時Vice估值為40億美元。根據最新的收益報告,Disney對Vice的所有投資被描述為“已註銷”。

據《紐約時報》報道,TPG的交易包含附加條款:如果Vice以低於5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它可以採取措施止損。要是Vice現在被收購,條款生效幾乎是必然的。

如果未來幾年公司沒有被收購,TPG的持股比例將會增加。目前尚不清楚TCV、Disney和21st Century Fox是否也有此類條款。

TPG並不是唯一一家投資數字媒體業務的私人投資者,數字媒體企業曾經飛速發展,但現在困難重重。

BuzzFeed,建立在可愛的貓咪視頻和其他內容的點擊量王國,已經從A16Z、NEA和General Atlantic等知名公司籌集了近5億美元的資金。最近兩輪資金來自NBC Universal兩筆2億美元的投資。NBC Universal在2016年對BuzzFeed的估值為17億美元。

但這個目標過於雄心勃勃了。屢次未能實現營收目標之後,BuzzFeed一直沒有盈利。2018年的營收為3億美元,較2017年的2.6億美元有所上漲。

2019年1月,公司CEO約拿·佩雷蒂宣佈將裁員15%,大約200名員工。此前有傳言稱BuzzFeed計劃在2018年進行IPO。

員工很不高興,他們選擇在2019年2月成立工會。儘管經過了幾個月的談判,雙方仍未達成一致,員工們已經有過一次罷工。董事長肯·勒雷宣佈他即將卸任,專注於風投公司Lerer Hippeau Ventures的其他數字媒體業務。

換句話說,情況可能會好轉。

現在就斷言BuzzFeed等數字媒體公司成立工會可能會影響風投情況還為時過早。但曾經看好美國數字媒體的投資者在這一領域的活躍程度有所下降。根據PitchBook的數據,交易總額從2014年達到頂峰後每年都在下降。

毫無疑問,Facebook和Google在數字廣告領域的統治地位擠壓了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媒體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有理由擔心風投支持的數字媒體業務可能會進一步衰落。

Vice和BuzzFeed深陷數字媒體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