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思考中醫”之二:現代人更應該重視“養神”

現代醫學中精神學科已經證明,人的思維和精神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其軸線是“精神-神經-內分泌-免疫”,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來理解中醫,但我覺得中醫的思維層次會更加飽滿。中醫源自道家,而中國人的很多思想在儒釋道等來說都是相通的,所以中醫和國學處於同一個體系當中。

中醫認為“養生首先養神”,要做到“形與神俱”。

可是忙忙碌碌的我們現代人,有多少能做到神與形俱?

我們早上睜眼就看微信有沒有重要信息,我們在開車的時候頭腦中在思考著各種商業機會和模式,我們在開會的時候又在焦慮孩子的學位,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在懊惱著幾年前損失的股票,我們在睡覺的時候還在構思電子郵件的內容……


“人到中年 思考中醫”之二:現代人更應該重視“養神”


《大學》中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們沒有定,沒有靜,沒有安,我們徑直奔向了“慮”,這樣能“得”嗎?這就是失神了。

如何守住我們的“神”?

我總結了這樣12個字:關注當下,正念;恬淡虛無,虛己

活在當下四個字,對我們來說不陌生,但怎樣才能活在當下呢?所謂“活”,不是你的生命還在存續,而是你有沒有真的感知。所以要想活在當下,首先你要把自己的意念,通俗一點也就是你的注意力收回來,更多的感知你目前的狀態。

此時的你,身處何方?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你聞到了什麼?你身邊有誰?你是否和他在交流?

麻痺的我們,只是靠著生物的本能在時間的河流當中順流而下。

你從來沒有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心中的自己。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研究一下“正念”,我對正念的理解是“跳出自己看自己”,對於正念的詳細內容我就不闡述了,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了解一下這種思維方式,大有裨益。

不念過往,不懼將來。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不必追悔和留戀,未來的事情充滿變數,不做無謂的擔心。而你真正擁有的是每一個“現在”。

我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從麻木的自我中解脫出來關注當下。

比如,有的時候,我的兒子就坐在我的不遠處寫著作業,我會轉過頭去,看上他一會,感知他的身形,體會這種悄無聲息的相伴的氣韻,因為這一刻過去了將不再有,新的一刻是未來。再比如,我有一次和父母去旅遊,我會看一看父母頭上的白髮,不是一晃而過,而是細細的品味幾秒,感知其中蘊含的歲月啟迪。


“人到中年 思考中醫”之二:現代人更應該重視“養神”


再說說“恬淡虛無”,我們很多苦惱就在於太在乎自己了。肉身被裹挾在這個瘋狂追求物質獎勵的世界中,精神也就被戴上了枷鎖。我們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我們也愛和別人去做很多沒有必要的比較。如果去理解中醫,甚至去體會一下道家、佛學,我們都可以嘗試著跳出來,我們只是天地中的一分子,別人也是,甚至天地之間的萬物都唇亡齒寒相依為一體。佛所說的“慈悲”,就是將小我和眾生相連,悲天憫人,由此不再被你的靈魂所寄居的這個肉身所束縛,也就“虛己”了。

當你跳出自我,看自己,看天地,以“虛無”推開小我對自己的束縛,是不是有點飄逸和恬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