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B跌破淨資產之迷

曾幾何時,張裕是A股市場最受歡迎的股票之一。

要知道,在1949年新中國的首次國宴上,選用的葡萄酒就是張裕。從那時起,政協宴會搭配張裕葡萄酒成為了一項約定俗成的慣例,因此也就有了國宴雙雄的說法:白有茅臺、紅有張裕。

如今,茅臺、張裕依然是各自行業領軍企業。但兩者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目前茅臺市值接近14000億,是A股所有消費品公司中市值最高的。過去八年,股價更是漲了10倍。

反觀張裕則表現慘淡。自2012年起到現在,其A股價下跌了超過50%,目前市值只有不到200億;張裕B股更是跌破淨資產,目前張裕B市值僅為97.47億,而張裕淨資產就超過101億人民幣。

這一切的分化,都源自2012年的三公事件。政策打壓讓紅酒泡沫消散。

同時,自那時起,國家對國外紅酒關稅逐漸放開,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外紅酒廠商進入中國。

具備產品和品牌優勢的他們,對國產葡萄酒形成了擠壓。根據Vinexpo數據,進口葡萄酒的市佔率從2010年的10%上升到2018年的50%。

另一方面,零關稅的影響直接傳導至終端銷售價格,促使進口葡萄酒價格不斷下探,最終導致國內葡萄酒市場競爭白熱化,使國內酒企逐漸失去定價權。定價權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國內葡萄酒企業的盈利能力。

至此,張裕最終沒能走出2012年的低谷。

/ 01 /曾經的牛股

在我國葡萄酒行業裡,張裕屬於絕對的龍頭地位。以收入為口徑,張裕的市佔率為7.7%,長城為3.4%,其它品牌尚未超過1.5%。

如果拿張裕和同類上市公司做業績對比,張裕更是獨居一檔。在A股和港股總共10家葡萄酒的上市公司裡,張裕的營收佔比接近60%。

張裕B跌破淨資產之迷

但與白酒、啤酒行業的龍頭對比。這位葡萄酒龍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著實有些慘淡。

張裕在市值176億、PE為17.56倍。而白酒龍頭茅臺市值接近14000億、PE達到34倍。啤酒龍頭青島啤酒市值也有624億,PE也達到32.73倍。

曾經,張裕也是備受資本市場追捧的牛股。2004年到2011年,張裕A股價漲幅更是超過20倍。甚至在2008年-2011年,張裕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長期壓制茅臺,2008年底張裕A為31倍PE,同期茅臺為23倍,直到2011年底張裕A依然為31倍PE,壓制茅臺的26倍。

張裕的業績頂峰是在2011年。該年度張裕營收60億,淨利潤19億。但之後受三公和雙反影響,張裕的業績一路下行。直到2015年才重回增長,但業績增長緩慢,營收至今仍未超過2011年,而利潤與2011年相比接近腰斬。

張裕B跌破淨資產之迷

伴隨利潤的腰斬,張裕的現金流也在惡化。2015年-2018年,張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利潤比值從110.95%下降到93.71%。這說明張裕和經銷商的議價能力在變差,其利潤並未完全轉化為現金流,有部分仍積壓在應收賬款中。

經營情況的變化,最終反映到了張裕的資產結構。自2011年起,張裕的存貨逐年增加,近5年存貨CAGR為6.8%,而同期營收CAGR僅為5.4%。此外,張裕的預收款也自2016年起逐年下降。這些都說明了張裕在終端銷售不暢。

經營質量的下降,使投資人對張裕的預期變差,張裕慘遭“戴維斯雙殺”張裕A股價從2011年的82元下降到現在的25元;張裕B股更是跌破淨資產,目前張裕B市值僅為97.44億,而張裕淨資產就超過101億人民幣。

而同樣是受到三公的影響,但這並沒有影響茅臺等白酒股的成長,從2011年到2018年茅臺的營收增長4.3倍,市值更是增長將近7倍。

那麼,為什麼同樣都是受到三公影響,張裕卻最終沒能走出呢?

/ 02 /零關稅下的紅酒行業

眾所周知,白酒是中國人獨有的飲食習慣,啤酒因為單價低、運輸成本佔比高,長距離運輸會使其喪失價格優勢,因此白酒、啤酒都以“內戰”為主。但葡萄酒的市場格局卻與其它酒類完全不同。

作為最具潛力的葡萄酒消費市場,2007年至2013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增長了2.75 倍。而同一時期,意大利和法國的紅酒消費量則分別下降5.8%和18%。

增量市場吸引國外酒商的瘋狂湧入。更要命的是,自2012年開始,中國對紅酒的關稅逐步下降,新西蘭、智利和澳大利亞先後享受進口葡萄酒零關稅待遇。

其中,澳大利亞葡萄酒在2018年正式進入中國免關稅時代,當年進口量達1.19億升,進口額實現48.3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83%。

作為葡萄酒的發源地,海外葡萄酒廠商具備一定的產品和品牌優勢,對國產葡萄酒的擠壓顯而易見。根據Vinexpo數據,進口葡萄酒的市佔率從2010年的10%上升到2018年的50%。

從2013年開始,國內葡萄酒產量持續下降。

張裕B跌破淨資產之迷

另一方面,零關稅的影響直接傳導至終端銷售價格,促使進口葡萄酒價格不斷下探,最終導致國內葡萄酒市場競爭白熱化,使國內酒企逐漸失去定價權。

在外來酒企掌握定價權的情況下,國內葡萄酒廠商想要實現業績增長,只能靠量。但要知道,量價齊升往往才是消費品公司成長的核心邏輯。

定價權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國內葡萄酒企業的盈利能力。在產品提價承壓,原材料、人力等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張裕的盈利空間也不斷收窄,毛利率從2011年的76%下降到63%,降幅高達13%。

從目前情況看,張裕的未來難言樂觀。

/ 03 /紅酒和白酒,終究不是一個生意

張裕的沒落,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行業環境所致。說到底,紅酒和白酒,終究不是一個生意。

從行業規模看,目前我國葡萄酒的市場規模不到500億,還不及茅臺一家公司收入。拉長週期看,儘管行業規模還會有所增長,但總體需求仍較為疲軟。

即使說,張裕未來能在市場表現上壓制海外品牌,但也依然與白酒的生意相差甚遠。

在酒類中,葡萄酒的品類最為多元化。全球酒類劃分為三大類:烈酒、啤酒和葡萄酒。中國的白酒只是烈酒的一個分支,而葡萄酒按照生產工藝及原材料可劃分為上千種,每一種都有忠實的消費人群。

消費人群的分散,使葡萄酒市場中很難出現覆蓋全消費人群的爆款,覆蓋消費人群的增加,只能通過增加產品線實現。

但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方面,產品線的增加,會加大產品運營的難度。另一方面,不同品類的葡萄酒需要不同的釀酒葡萄,中國產地的葡萄只適合生產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等大類,而不宜做出雪麗酒、氣泡酒等大類。

結果是,葡萄酒企業只能覆蓋某幾種消費人群,而很難覆蓋全部的消費人群。這也決定了行業集中度有限,2018年白酒CR3佔比24%,啤酒CR3佔比更是超過60%,而葡萄酒CR3佔比僅12.7%,即使放眼全球,世界前10大葡萄酒公司的市場份額也只有13.3%。

另一方面,與白酒沒有保質期,存放時間越久,品質越高不同。紅葡萄酒並不是年份越老就越好。

通常來說,紅酒上面的年份是指用當年的葡萄所釀造的。大部分的葡萄酒不具有陳年能力,最佳飲用期視不同的酒而不同。這帶來的結果是經銷商不會像囤貨白酒一樣囤貨紅酒。

從這個角度看,與紅酒相比,白酒行業天然具備孕育牛股的土壤。張裕和茅臺的未來分化,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