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共享員工”,這樣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近期,成都出現了新靈活用工模式——“共享員工”。


2月10日,成都市電商企業協會、成都市食品商會、成都市食品工業協會和成都市食品生產安全協會攜手,集中發起成都電商企業疫期“共享員工”招工令。其中,招工單位涉及京東(成都)、蘇寧(成都)、伊藤電商等,招工需求涉及各園區、營業部、社區等從事倉儲庫內生產、終端配送業務等。


啥叫“共享員工”?


當前,由於餐飲、酒店、百貨、零售等線下經濟因疫情受到較大影響,部分員工尚無法上班。而與此同時,生鮮、日化等線上需求井噴。此外,如物流運輸、配送、倉儲超負荷運轉,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急需補充大量勞動力資源。


2月3日,盒馬發出第一封“招工令”,提出向餐飲企業“借調”待崗員工,這種做法被稱為“共享員工”。


協會“打包”招工令


“共享員工”新模式逐漸走上臺前,成都市電商企業協會也想通過這一方式,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發起了成都電商企業疫期“共享員工”招工令。


“現在已有400多人報名,大部分是個體。”成都市電商企業協會秘書長吳蕾表示,個人應聘和原有公司派遣,是“共享員工”目前的主要形式。個體之外,以企業為主體的跨行業勞動力輸出也在進行。酒類新零售企業1919也參與了盒馬鮮生髮起的共享員工倡議。“疫情期間也有部分人力閒置,現在我們輸出了200個員工參與共享計劃,後期還會增加一部分。”1919有關人士還介紹了其加入共享計劃的邏輯——終端有配送需求的消費品行業包括生鮮、酒類、餐飲等,都有較高的契合度。


成都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處處長陳莉向記者表示,從協會的前期溝通來看,京東、盒馬、蘇寧、美團和伊藤電商,存在物流人員的缺口問題。除了電商行業,其他與疫情關聯度較高的產業,如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商也陷入了員工短缺的困境。


成都“共享員工”,這樣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靈活、成本低、消除信息不對稱


一邊是餐飲等行業“用工冗餘”,另一邊是電商等行業“招工緊張”,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員工”靈活、成本較低等特點,能夠有效促使勞動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


但需要有相關平臺進行對接,成都市電商企業協會便適時搭建了服務對接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共享人才”招工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待崗員工的信息不對稱。應聘者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擇優選擇。


成都“共享員工”,這樣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如何實現“共享”?


“共享員工”本質上是一種人員借用的法律關係,勞動關係在原來單位跟員工之間。


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在法律上被稱為“業務借調”。中國政法大學社會法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婁宇解釋說,“業務借調”的含義是,勞動者只與一家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由於業務上的需要,該用人單位臨時將其“借給”另一家用人單位,另一家單位對其進行實質上的管理。


法學博士後、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學輝律師認為,達成合作協議之後,餐飲企業與員工仍然具有勞動合同關係,餐飲企業依據勞動合同繼續享受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與此同時,電商企業作為實際用工單位,要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提供約定勞動條件,按時支付勞動報酬,防範工傷事故的發生,購買商業保險分散用工風險等。


李學輝建議,員工應當按照餐飲企業的指派或者經餐飲企業同意與電商企業簽訂的勞務合同履行義務,領取報酬,要求電商企業購買商業保險等。


成都“共享員工”,這樣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抱團取暖、靈活自救,“共享員工”讓行業企業站在了一起,實現“跨界”合作,合力解決當下困境,緩解臨時用工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