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中國雲南的鼠疫大流行


發生於中國雲南的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指1855年始發生於中國雲南省的一場重大鼠疫。這次世界性大流行以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超過了前兩次而出名。這場鼠疫蔓延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陸,先從雲南傳入貴州、廣州、香港、福州、廈門等地後,這些地方死亡人數就達10萬多人。中國南方的鼠疫還迅速蔓延到印度,1900年傳到美國舊金山,也波及到歐洲和非洲,在10 年期間就傳到77個港口的60多個國家。單在印度和中國,就有超過1200萬人的人死於這場鼠疫。據世界衛生組織透露,這次大流行一直延延續到1959年,那時全世界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數減少到了200個左右,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佈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養動物中也有流行。

幾乎所有的中外學者都一致認為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起源於雲南,並認為雲南是一個古老的家鼠鼠疫疫源地,但又都斷言云南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並認為雲南的鼠疫是輸入性的。即從印度和緬甸直接或輾轉傳入的。然而,1974年,雲南鼠疫工作者從雲南劍川縣的中華姬鼠中分離出鼠疫菌,證實了滇西存在著鼠疫自然疫源地,學者們稱為滇西縱谷大絨鼠齊氏鼠疫源地,這為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提供了進一步的的科學根據。


發生於中國雲南的鼠疫大流行

未來還會有病毒嗎?

從歷史的發展規律看答案是肯定的。從生物學的角度講,病毒的存在時間大於人類的存在時間,至少人類存在多久病毒就會存在多久。病毒總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與人類競賽,相愛相殺,寄在你體內又消滅你。歷史永遠會向前發展,週期性循環,脈衝式前進。每一次瘟疫過後人類的體內都會產生抗體,讓我們更健康,面對大自然的侵襲更加有抵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