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拿出“絕活”,涼茶屢被提及,配方意義重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樓純

這段時間以來,全國上下正在展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在一線醫療工作者的努力下,新增的治癒出院人數不斷增加。在這場戰“疫”中,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智慧——中醫藥也發揮出重要作用。

2月18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重點介紹廣東目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進展情況。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強調,中醫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力量,鍾南山院士也提到,中醫在一開始就要介入,而不是等到“不行了”才用。根據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中西醫協作機制,強化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

喜訊連連:中醫藥參與救治佔比85%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截至17日,共有 28個省市區的630多家中醫院3100多名醫生支援湖北,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60107例,佔比85.20%,湖北以外地區中醫藥參與救治病例的治癒出院數和症狀改善者佔到87%。

在涼茶、中藥基礎雄厚的廣東,也傳出了喜訊: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發佈消息稱,截至2月14日17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運用“肺炎1號方”治療確診病人184例。其中,接受一個療程(6天)或以上治療患者121例,經臨床觀察,84%體溫恢復正常,71%咳嗽症狀好轉,79%乏力症狀好轉,74%胸部CT好轉,目前已有39人治癒出院。研究結果提示患者總體臨床症狀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4%。

成就顯著:重在實踐的中醫理論

中醫是理論醫學,中醫方法論是實踐論,辯證法。縱觀整個中醫的發展流程,就是一個“認識-實踐”不斷髮展的流程。很多中醫理論也在被西醫所借鑑,像美國時間醫學之父哈爾貝克提出的時間醫學理論,就和中醫的運氣學說理念相同。看過助手翻譯的《黃帝內經》裡關於“子午流注”等和時間醫學相關的介紹後,哈爾貝克還專門來到中國學習取經。

雖然中醫沒有微生物學,但有自成一套的理論體系,如病毒就被視為病邪,並有溼邪病邪等等的分類,像非典SARS病毒就是溼邪。在非典SARS病毒肆虐的時候,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依據中醫理論的指導,收治的58例病人全部治癒出院,沒有病人轉院,沒有病人死亡,沒有醫護人員感染,而後也沒有人員留下後遺症,達成“四個零”的成就,在世界上屬於佼佼者。

中醫文化:涼茶具有怯溼潤肺的作用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涼茶就是中醫藥智慧的一個代表。在中醫看來,涼茶具有怯溼潤肺的作用。在廣東,涼茶是家喻戶曉的植物飲料。廣東地處嶺南,是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天氣炎熱潮溼。受氣候的影響,如果飲食不當,睡眠不足,很容易令人生"熱氣",即"上火"。因此,先民們為了除溼祛熱,便將一些清熱消暑、去溼解毒的本草植物材料製成各式各樣的涼茶。

涼茶採用普通食用植物以及藥食兩用植物,經煲制調配而成,被用於清熱解毒、去溼生津、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等作用。常用的涼茶本草植物原料有菊花、金銀花、雞蛋花、仙草、甘草、夏枯草、布渣葉、桑葉、白茅根、荷葉、薄荷葉等。像大家熟悉的加多寶涼茶,傳承自王澤邦創於清朝道光年間的正宗涼茶秘方,也正是採取這些原料。其中加多寶涼茶配方中“三花三草一葉”具備的藥效機制顯示,金銀花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性甘、寒,歸肺經、心經和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像加多寶這樣在市場上盛銷的涼茶飲料,貫徹了中醫“治未病”的養生學理念,裡面許多配製涼茶的原料,其實具有食藥同源性,有預防上火的健康作用,因而成為許多家庭的心頭之好。涼茶飲料的盛行,對於深化中醫藥理論應用、推動中醫藥現代化起到助力作用。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共立項126項,專項以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中醫“治未病”、中藥開發及質量控制三大領域為重點,旨在制定一批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臨床方案,加快中醫藥服務的現代提升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助力中醫藥現代化。相信在未來,這份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造福於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