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延續著“年味”的風俗

“難過的日子,好過的年”。膠東農村的年要到二月二才算結束,從一些風俗上能看出人們對於“年”的留戀。

一、二月二剃頭源於正月不剃頭

二月二,龍抬頭——延續著“年味”的風俗

膠東的風俗,正月不剃頭。俗語“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有舅舅的孩子是忌諱剃頭的,不剃頭是對舅舅的尊重。也有一說是“思舊”的誤傳,總之正月一般是不剃頭的。但頭總是要剃的,二月二,龍抬頭。兒女“成龍成鳳”是父母的美好期望,所以二月二是男孩剃頭的“正”日子。舊時在農村,小孩的頭是由父母親自操刀剃的。剃頭刀並不好操作,割破頭皮是常有的事。有的會留下終生的傷疤,也算是歲月的痕跡吧。現在,二月二會是理髮店人氣最旺的一天,都一樣龍頭抬一下。

二、二月二吃的“剩蟲”是正月十五的供品

二月二,龍抬頭——延續著“年味”的風俗

膠東的風俗,正月十五要供“剩蟲”。剩蟲是一條花冠虯髯、口含銅錢、四周花鳥魚蟲環繞、坐在蓮花座上的盤龍。供“剩蟲”寄寓來年有餘量的美好願望。剩蟲是麵塑,是用上等麵粉做的。上完供要妥善保存,風乾,避免發黴。二月二的中午,切成一片一片的,放蒸鍋裡大火蒸透,吃起來香軟甘甜。上面的五彩繽紛的色素也要吃一點,“小孩吃點顏色肚子裡不長蟲”是母親的一廂情願吧?現在看來並不安全。

三、二月二吃的年糕是“小年”的“剩”糕

二月二,龍抬頭——延續著“年味”的風俗

“二月二吃年糕,壯筋骨不閃腰。”年糕是賦予很多美好符號的食品。臘月二十三蒸年糕,要用香甜的年糕粘住灶王爺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如有神。”保佑一家平安。年糕也有“年年糕”的意思,寄寓日子會一年比一年好。過年還會留下一塊年糕,等二月二這天用油煎著吃。吃“剩”糕要的也是家有餘糧的彩頭。

二月二也是真正告別冬天,迎接春天的日子。“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庚子年的正月過得太不安定,希望二月二是個轉機,祓除不詳,國泰民安。

二月二,龍抬頭——延續著“年味”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