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开篇之前,先上图: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猜猜这是日慢,美漫还是哪位大触的插画?


都不是,这是国产动画《灵笼》的概念展示PV里的截图。


有些人会惊讶,但有些人应该已经不会了。


毕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那五十亿票房,已经让很多很多,以前听到中国动漫就露出不屑表情的人,不能再继续“装睡”了。


不过,大多数人能说出《大圣归来》《哪吒》甚至是《白蛇缘起》,却不一定听说过《灵笼》。


这是因为,它并不是一部院线作品,而更接近于传统的剧番形式,也就是一集一集一季一季播出的。


但是论质量,《灵笼》比起那些认知度更高的大作,却毫不逊色。




被《灵笼》圈粉,大约都是一瞬间的事情。


因为被安利是最近的事情,我是直接从第一集开始看的。


这个精良的片头就瞬间就击中了我。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配上由管弦和钢琴伴奏的《重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网飞2016年大作《西部世界》的片头。


当然,无论是画面内容,还是音乐的编曲,都没有任何一样的地方,却有一种气质上的神似:


明暗强烈对比的画面,颇具美学上的冲击力;


应该有生命却静止的主体(石像,人造人),与有动态却不似生命的物体(红色触须,机械),相互交织出一种诡异而悲壮的气息。


这样的片头,更像是一种寓言,也像是对整个故事的暗喻,如此高质量的片头,就已经透露出《灵笼》团队的野心。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鉴于《灵笼》将自己定位成供成年人观看的动画。


我们也应当以成年向作品的标准来衡量它,下文将会按照要素将它与许多近似类别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对标,进行类比。


《灵笼》采纳的依然是大场景手绘与3D人物结合的风格。


这是这两年国产动画比较偏爱的一种形式。


从本文开头提供的那几张概念图可以看出,大场景的设计和美术上基本挑不出什么毛病了,但3D人物还是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尤其对标预算更高的电影,如《阿丽塔:战斗天使》,还是可以肉眼可见的表情不够灵动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但是在具体情景上,还是能感受到人物情绪的差异,比早年国产的3D提升了不止一个层级,观感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虽然人物建模上,还是会有一点僵脸的问题,但是动作戏的流畅度却已经达到了跟好莱坞中等预算电影的CG水平。


这一段男女主与怪兽对峙的大场面动作戏,男主角的跑动和滑动,怪兽的攻击动作,看上去非常流畅和合理,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卡顿(GIF图会有丢帧问题,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对标电影的导演和剪辑,动画的镜头的设计工作,主要是由分镜导演完成的。


制作纪录片《灵笼:研发记录》中介绍了,《灵笼》的分镜导演赵彬是一位从1988便入行动画行业,从外包加工片做起的资深动画人。


从他的手绘分镜中,也有早期日本动画电影的影子。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画面也好,分镜也好,解决的都是故事传达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个作品的灵魂——故事。


【剧透预警】


目前《灵笼》的官方介绍是全13集,被分成了上半季和下半季。上半季已于19年12月播完,下半季还没有推出。


从现在已经播出的7集来看,这是一个颇有野心的故事。


基本的世界观设定,是既有末日废土,又有赛博朋克的元素,所以不难看出其主旨是反乌托邦的。


剧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被玛娜生态驱逐的环境中,玛娜生态的主要生物有两种,一种叫脊蛊,一种叫噬极兽,分别长这样: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脊蛊有毒,数量众多,身上的分泌物有致幻效果,还可以控制人体,有点异形那个意思。而噬极兽则类似恐龙,体型庞大,攻击性强,还可以无限再生。


对手这么强,所以人类就被逼得生活范围越来越小,退无可退,直到只剩下一部分人,蜗居在一个叫做“灯塔”的空中建筑中。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而这群人类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小型国度,其中最重要的法律就是“生存法则”,暂时没有官方总结,我自己总结一下:


1、废除家庭关系,不能使用家庭关系称谓,如爸妈等

2、人类依照基因优劣分为上民和尘民,上民从事技术工作,尘民从事体力劳动,居所、饮食、衣着,均有所区分

3、繁衍活动需要按照组织的要求,以基因优化为原则进行,尘民没有繁殖权利,禁止一切自发的亲密关系

4、通过贡献点计算价值,购买食物、医疗等均需要使用贡献点

5、衰老的人类,要进行“远行”(即离开灯塔)


正如其名“生存法则”,这些规定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存续”人类这个群体。“活着”就是最大的目的。


但这种集体的存续,是以所有人的个人的自由和天性作为代价的。


两种价值,必然存在对立和矛盾。


正如两方在这段对话中所体现的: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灵笼》选择了爱情作为这种矛盾的切入点。


这种选择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爱情最能够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感性认知: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尤其是作为一部动画作品,里面的角色都具有高颜值,而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有一种击中人心的天然能力。


而《灵笼》对爱情戏份的处理,也算是做得可圈可点。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红蔻的殉情,宏大悲壮的,而佩妮的遗恨,则细腻动人。两相结合,足以挑起两位主角和观众对秩序的天然恨意。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但既然已经提出了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就不能光从一方的立场出发,否则就会沦为一个简陋的情绪爽片。


当然目前为止,剧情只进行到了一半,还不保证未来不会出现下一季的计划。以目前的表现来看,《灵笼》还是大有可为的。毕竟光是场景设计这一项,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国产动画尚在崛起之中,《灵笼》团队敢于做如此宏大世界观的尝试,不可谓是不勇敢。而目前呈现出来的质量,也对得起他们豆瓣7.9的分数。


这样的动画,夸奖的人自然多,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最主流的一种是认为“吹过头”。这种态度是非常奇怪的,因为这部作品并没有完结,虽然有一些处理可能并不完善,也留下了一些没有充分解释的设定,但毕竟故事还没讲完,现在就说不行,未免太武断。


这种质量的中国动画,为什么不能夸?


还有一种是举出各种例子来说明,这剧是抄袭。


这就更是一种可怜的“看外国片儿就牛逼”的优越感在作祟。提到反乌托邦题材,有一定阅片量的朋友,大都可以列举出许多优秀作品,但国产,乃至国产动画中,却还是一块未开垦之地。


新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一些学习和模仿,但前面我也分析过片头和《西部世界》风格的接近之处,但说到底音乐也好,画面本身也好,并没有一处一样的地方,那么说抄袭,根本是无稽之谈。


虽然更新缓慢,时常咕咕两周,甚至被粉丝们称为又一“有生之年”系列,但作为国产动画里少有的科幻大作,《灵笼》依然具备成为里程碑的潜力


入股不亏,所以我先吹为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