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醫心誠葛均波:不懂超聲的醫生不是好大夫


華醫心誠葛均波:不懂超聲的醫生不是好大夫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葛均波院士


金庸先生的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因對武功理解不同分裂成為劍宗、氣宗兩大派別,最後令狐沖突破了這種桎棝,實現了劍、氣兩宗的“合二為一”。面對已經來臨的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時代,作為心血管介入醫生要儘快打破“劍宗、氣宗”的界限,臨床醫生要學習超聲,超聲醫生也要學習臨床,最終實現二者的完美結合。

超聲給了臨床醫生“另一雙眼睛”,讓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心臟瓣膜等的細微結構,這對於指導臨床意義重大。超聲可以對結構性心臟病進行術前可行性評估;通過超聲引導完成手術,對於相當一部分患者而言可以減少X光的應用;在介入治療後,超聲還可以實時評估對併發症的治療效果。如今,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結構性心臟病介入的時代,無論是經導管心臟瓣膜治療、還是左心耳封堵,超聲都將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作為心血管醫生,更應該主動掌握這一技術。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批中國醫學研究生去國外學習深造時,因為法律限制,不能參加臨床,只能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因此,在西方發達國家,很多超聲操作都是由這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醫學研究生來做的。這些人在國內已經是非常好的醫生了,但是在國外沒有行醫執照。他們在國外學習了超聲技術,回國後很快都成為了臨床上的優秀醫生。

完善的臨床思維應包括超聲心動圖知識。從學科的發展規律看,超聲還是應該由臨床醫生來做。臨床醫生對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最為了解,對於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也最有發言權。

在超聲和臨床醫生的割裂狀態下,超聲醫生不瞭解患者的整體情況,只看到心臟結構,極有可能產生誤診、漏診;而臨床醫生只看超聲報告,對患者的治療也不好。當患者出現緊急情況時,如果心血管醫生不懂超聲或等待超聲醫生做檢查,就可能錯失救治良機。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對醫生和整個學科的發展都不利。

我認為應該像香港那樣,讓心血管醫生自己去做超聲,然後根據自己的診斷去做治療。隨著介入技術的不斷髮展,超聲技能將成為心血管醫生的“標配”,希望所有的超聲醫生和心血管醫生都成為真正的“Cardiologist”。因此,期待行業協會在心血管醫生中強化“心血管醫生學習心臟超聲”的理念,在全國組織開展心臟超聲專項培訓,使其掌握超聲心動圖常用聲窗和切面解剖知識,正確解讀報告,提升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