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房地產扶持政策何時出?購房計劃怎麼調整?

​問題一:對房地產業的扶持政策有哪幾類?哪些政策和普通購房者有關?


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扶持政策主要分為兩大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定向扶持。主要包括:增加融資貸款、土地款延期、各項稅費減免、配套費用緩交、預售資金使用額度提高等,核心目的是緩解房企當前的資金壓力,目前各地出臺的基本都是這一類政策。


那麼,對開發企業的扶持可以比喻成:輸血!意思就是可以短期解決資金困難,暫緩發病,給予時間治療,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二個方向是針對普通購房者的定向扶持。主要分為:1、擴大購房資格和貸款資格的政策,比如限購取消、限貸認定標準調整或限貸取消;2、降低購房資金門檻政策,比如首付款降低;3、降低購房成本政策,比如降低貸款利率、增加貸款利率優惠幅度、稅費減免(契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等;4、降低月還款壓力政策,比如增加貸款年限。


那麼,對於普通購房者的扶持,可以比喻成:造血!意思就是擴大市場需求,激發消費動力,實現購買行為。只有實現銷售,才能從根本上緩解開發商現金流,避免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只有讓購房者享受到政策紅利,才能激發潛在消費需求,真正實現GDP增長,完成房產託底經濟的目標,這才是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所以,疫情之下,既需要政府對房企大力扶持,送去及時雨,緩解短期資金壓力;更需要對普通購房者採取大力扶持優惠政策,減輕購房壓力,實現購房者、房企和國家經濟三者的共贏。

這些政策將出臺的具體內容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要有一個基本判斷,這次託底樓市肯定和前幾次的救市會有不同。指望通過救市,樓市價格就會大漲的念頭不可有!!!樓市大基調依然是:1)要堅持長效的管理機制,2)“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市場堅持以穩為主,除中央政策定調外,將會更多落實到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兼顧維持房產的穩定發展和經濟目標。


那麼如何做到既能避免樓市泡沫,又能釋放購房需求?我認為可以鼓勵政策考慮方向:1、優惠政策定向扶持剛需和剛改自住購房群體,三套以上購房不享受;2、嚴格執行一手房限價策略,年均漲幅不超過城市GDP增幅和城鄉居民收入增幅;3、限售政策不鬆動,鎖定流動性,必須長期持有,推高投資客戶成本;4、一線和強二線限購政策不鬆動,降低市場預期;5、一定要因城施策,根據不同城市經濟和市場環境,可以重扶持,可以輕扶持,可以不扶持,必須是在房產行業穩定可控的基礎上進行扶持。


問題:預計刺激政策什麼時候會出臺?什麼時候是比較理想的購房窗口期?


1、預計刺激政策可能在4月中下旬以後才能陸續出臺,因為病毒是隱性傳播,所以必須等疫情進入平穩期,完全在可控範圍內,或者整個疫情基本結束後,針對購房者的刺激政策才會出臺。目前出臺的房產行業扶持政策都是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和普通購房者無關,但是會給市場一個信號,就是針對普通購房者肯定會有一定的扶持政策。


2、從有利於房產行業穩定發展的角度來看,建議各地方出臺政策應該有先有後:經濟弱、疫情影響大的城市可以先出政策;經濟相對強、疫情影響小的城市可以後出政策;三四線城市先出政策,二線城市後出政策,一線城市必須在最後出政策。


3、估計5月中下旬或者6月初開始會迎來相對比較理想購房窗的口期,那時候,疫情基本結束,社會恢復正常,購房需求回暖明顯,房源供貨量逐步增加,可選擇餘地大,政策紅利出臺,樓盤優惠持續進行。政策紅利預計會持續到12月底,但是開發商促銷力度會根據市場動態調整。


問題三:如何判斷扶持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度,會不會引發大行情?


1、看政府出臺救樓市政策的措施類別是不是夠全面,疊加政策的種類越多,政策力度就越大,效果也會越明顯。比如:金融貨幣政策、限購政策、限售政策、首付款比例、稅費減免和公積金政策這幾類全部實施。


2、政策覆蓋到剛需購房群體的購房門檻越低,購房成本下降越多,市場反應就會越大,出現超大行情的可能越大。比如:首套房的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利率優惠85折、契稅50%-100%返還、增值稅取消等。


3、緊盯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政策刺激力度。就是這些城市購房條件越寬鬆,政策刺激力度越大,購房門檻越低,行情就會越大;如果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政策刺激力度較小,那麼很可能只是回暖行情。


問題四:刺激樓市政策會不會造成房價快速上漲?


1、要看政府對於樓市政策的刺激基調。如果政府堅持房地產管理的長效機制,刺激政策出臺以溫和為準,各地扶植政策力度因地制宜,那麼,樓市基本就是回暖行情,價格上漲可能性比較小,開發商持續跑量促銷的時間也會較長,這種可能性比較大。


2、如果政府對於樓市刺激政策力度很大,達到03年非典、08年經濟危機以及15年去庫存的刺激政策力度,同時,政府對於樓市一手房限價政策已經明顯鬆動,外溢客戶在一個階段會集中湧進嘉興市場,那麼市場走勢很可能會分成三個階段:在5-8月份會出現量增價穩態勢,金秋會出現量增價漲,年底前後則會出現暖冬行情,呈現量縮價漲的局面。從目前各種信號判斷,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3、如果政府對樓市刺激政策力度較大,但是,一手房限價政策依舊嚴控,同時投資行為也受到嚴控,那麼一手房市場會出現量增價穩的局面,庫存下降到合理水平,短期市場供需平衡後,一手房如果出現一房難求局面,也會推動二手房價格上漲。從穩定樓市同時又刺激經濟恢復的角度看,量增價穩是各方最希望看到的理想結果。


4、要意識到,房地產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分化時代,所有城市同時普漲的局面不會出現,強者恆強,區域和城市的板塊輪動會是主基調,所以一定要盯住頭部城市的樓市動態,重點關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房價走勢。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刺激政策力度大,行情大,則其他級別城市有機會;反之,樓市行情則會以平穩為主,一些弱三線和四五線城市甚至會出現下跌行情。


5、疫情是一面鏡子,江浙滬眾多城市在抗疫中表現突出,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和發展機遇領先全國。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驅動下,長三角城市群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和寧波都市圈等會保持長期的虹吸效益,吸引更多大企業落戶、人才安居樂業,這些都有利於樓市長期穩定向上發展。


問題五:疫情之後,購房者應該如何調整購房計劃?


第一種購房群體:對於資金和未來收入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兩類購房群體,就是:1、原本在2020年計劃就有購房需求;2、有買房需求、但在2020年沒有計劃購房。這類購房群體可積極擇機入市,今年肯定是比較好的購房窗口機遇。


第二種購房群體:對於在2020年原本有計劃購房,資金也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購房群體,但是當前和未來的工作、生活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建議暫時推遲購房計劃,等工作和生活穩定後再擇機入市。


那麼購房者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買房呢?


1、根據疫情的影響對自己的購房計劃重新做評估,重點分析家庭的現金流、還貸壓力和工作穩定性。


2、一定要抓住疫情黑天鵝事件帶來的窗口期,享受到政策紅利機遇,對樓盤優惠幅度要理性分析,越多優惠越好是普遍心態,但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糾結不下單,最後錯失大好機會。


3、一定要克服恐懼心理,學會逆向思維,國家經濟困難和開發商銷售壓力大的時候,就是買房好時機,要敢於下單,只要是在市場窗口期買房,一般都是正確的。


4、一定要知道,每個樓盤優惠力度肯定是不同的,優惠推出的時機也會有先後,甚至有的樓盤不推出優惠。所以,千萬不要看著碗裡望著鍋裡,幻想買到最低價格,你只要是買在低谷時期,其實就是贏家。


5、自住購房者在資金沒有大問題的情況下膽子可以適當大一些,儘可能咬牙去購買大一點面積的房子。畢竟政策紅利機會難得,一步到位的購房會降低你未來換房的壓力和成本,也節省幾年後再換房的裝修費用。也就是說,短期資金壓力會大一些,但是長久壓力會小很多。


6、投資客戶一定要做好幾個方面的考慮,投資買房後的現金流和還貸壓力有沒有問題?家庭資產配置中,住宅的比重會不會太高?未來子女讀書和結婚時候的資金安排計劃?突發事件下,各方面會不會遇到問題?如果都沒有,嘉興主流板塊的優質樓盤還是值得長期投資,但戶型面積和總價要控制好,必須考慮未來房子出售時候接盤客群的基數大小和總價承受能力。


問題六:疫情之後,關於房子我們更需要關注哪些方面?

1、2020年嘉興市場競爭壓力本來就非常激烈,雖然目前市場總體供應量適中,市區樓盤庫存大約25000套;但6月份開始後,在開發商快週轉開發模式下,各個板塊的集中性供應會持續貫穿全年,特別是國際商務區、高鐵新城、科技城和秀湖等熱點板塊,相對選擇的餘地也會更大。


2、疫情隔離過程中會引發人們對居住空間和購房需求的思考,每個購房者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改善型戶型,特別是主流板塊的改善戶型會受到市場聚焦,大平層甚至會出現一房難求的局面,如果有此類需求,必須緊盯有相關產品的項目動態;而對於小戶型而言,格局細節更為關鍵,能夠有滿足書桌擺放、雙陽臺、雙飄窗和獨立玄關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重點。購房時在其他條件基本同等的條件下,關注細節,可以前置性諮詢裝修公司空間功能劃分的可能性。


3、物業綜合服務水平高、雲社區線上服務、智能化系統先進,生活服務體系完善以及社區配套齊全……這些都是在疫情中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受,自然要延續到購房的衡量標準中。


4、步行可達到周邊的公園、綜合體、鄰里中心、農貿市場、學校以及醫院的小區,當然人人喜歡,但事實上很難有所有都可以滿足的項目。因此,要根據家庭成員的構成、生活習慣和出行方式,進行各項配套要素的排序後,能夠滿足60%以上的便可以稱得上優選。


明日說 | 疫情之後,房地產扶持政策何時出?購房計劃怎麼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