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降薪,憑什麼讓教師背鍋?“校長”們錯在哪裡?

教育機構降薪,憑什麼讓教師背鍋?“校長”們錯在哪裡?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線下培訓被叫停,傳統培訓教育機構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兄弟連、明兮大語文停止運營,松鼠AI等培訓教育機構紛紛降薪……其中,一些培訓教育機構減薪的做法引起很多教職員工的強烈不滿。


其實,不只培訓教育領域,幾乎所有行業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無法正常運營,企業減薪已經成為常事。


智聯招聘定期發佈的《春季求職競爭週報》顯示,38.67%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企業縮減工資,“無法為員工按時發放薪資”的情況也佔到35.26%。同時,受訪企業中被迫採取歇業停工、遣散員工措施的分別佔比26.48%和13.03%。


教育機構降薪,憑什麼讓教師背鍋?“校長”們錯在哪裡?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面對當前的經營困境,很多企業主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員和降薪。然而,在裁員降薪、優化人員、調整架構的過程中,企業主大多會犯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老闆很焦慮,一焦慮就開始各種調整,從而引起整個組織的焦慮。原本船隻是稍微進了一點水,結果船長一直在想辦法把金銀財寶往自己口袋裡裝,隨時準備跳船。這種焦慮不斷傳遞,就會讓整隻船失去方向。


第二個錯誤是,發生險情後老闆讓員工成為背鍋俠,沒有對自己做任何處理。員工會想,為什麼老闆的錯誤要讓我們來承擔,即便離職了,也是心懷怨念地離開。


第三個錯誤是,老闆沒有看到明天。大家只知道今天很艱難。但是,作為老闆,一定要看到明天,想明白明天的情況。應激反應往往是錯誤的反應,老闆要看到不確定性背後的東西。


郭盛認為,面對經營困難,大部分員工都能夠理解“共度時艱”這個概念。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是所有的員工都在共度時艱,但是老闆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其實,企業主當前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告訴大家,員工痛,老闆更痛。然後,無論做什麼調整,都先從老闆開始,讓員工看到老闆誠意,看到老闆確實是為了整個企業好、為了留下來的員工好。接下來,對員工進行的各種安排要好開展得多。


郭盛特別舉例,很多做得好的企業,都是老闆自己先來上班,第一個復工。老闆對自己的薪酬至少降低50%,甚至是零薪酬,還拿出股權激勵或者期權激勵與員工分享。另外,即使要求大家降薪,也承諾一旦企業恢復,一定會與大家共享勝利成果,這樣的溝通會讓員工更容易接受。在這個時候,員工更希望看到,老闆的經營理念和感召力是否足以讓企業降本增效,並順利度過危機。


郭盛還提醒道,疫情之後,復工的時間可能比想象的要快,很多行業會出現一些報復性反彈。現在,市場已經有了初步的恢復跡象。所以,當在做著過冬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春天很快就到了。現在,市場上有大量優秀的人才正在釋放。企業如果預測到在未來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長,此時正是儲備人才非常好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