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復工“搶跑”再融資項目 智能投行或迎破局

近期,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即使仍在疫情防控的緊張環境中,券商投行生態受到新規刺激已在發生微妙變化。有的券商為搶項目已現場復工,反應迅速的券商已經促成了新規下首個再融資方案。

不過,目前券商仍然主張在線辦公和遠程辦公,而新的辦公方式也考驗著機構金融科技對業務模式的真實改造力度,有券商人士指出,未來智能投行、電子化投行將成為投行業務破局的方向。

再融資項目競爭激烈

投行積極現場復工搶業務

再融資新規發佈後,不少研究分析認為券商投行將迎來利好,這也讓部分券商擔憂相關項目競爭激烈,不得不加快復工的節奏。

據悉,上週一開始某上市券商已要求投行部門三分之二人員到崗工作,居家辦公不視為復工。同時,華東券商投行人士透露,上週一開始,大部分項目可以到現場開工,管理人員也要求到崗。

有業內分析認為,部分券商強制要求復工,不排除受到再融資新規發佈的刺激,希望儘快復工,搶佔市場份額。“再融資新規落地,大型和綜合型券商因為資金和項目資源的優勢突出,競爭實力更強。而中小券商則需要通過打價格戰、提供更多資源等方式爭取項目。在新規出臺後,中小券商投行項目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部分券商人士對強制到崗復工也表示理解。一位參與跟進投行項目的券商人士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發行人融資進度延遲,企業經營者非常焦慮。尤其是疫情嚴重地區,相關融資項目肯定會受到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取消項目。儘早復工,也是希望抓緊時間完成已經安排好的項目。

“現在各地復工進展較快,市場的機會也在增加。券商投行需要儘快復工追趕項目進度,否則很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部分仍在輔導期或者調研期的項目。對券商而言,如果不能儘快復工,今年部門及員工的業績就很難完成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華東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相關人士則表示,公司目前除了領導之外,基本都是在家辦公,全面到崗可能要到3月1號。不過,雖然沒有全面到崗,但團隊的工作節奏很快,大家都有一種緊迫感。

“為迎接再融資的重大機會,能提前做的工作都開始在做了,比如提前給客戶提供再融資的方案,提前給客戶提供盡調所需的資料,提前為客戶去對接機構投資者。”該人士告訴記者,這一切都是為了應對再融資方案通過提速,這樣後續開工進度也就快了。

華東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規對於再融資業務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公司目前要求各部門積極開發再融資業務,但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增量還不好估計,主要取決於客戶的意願以及競爭程度。在其看來,激烈的競爭不可避免,公司目前還沒有考慮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主要還是基於公司與客戶合作關係。

券商仍以遠程辦公為主

投行業務影響有限

整體看,上週現場復工的情況並不多,多數券商仍然主張在線辦公和遠程辦公。

記者瞭解到,聯訊證券對投行項目工作進行彈性安排,可以在線編制材料、回覆審核、跟投資者溝通,部分延誤的項目靠加班加點追平進度。華泰聯合證券目前仍以集團發佈的要求統一執行,沒有單獨現場復工的要求。中信建投則繼續遠程復工,現場復工需要看監管安排。

華南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公司投行部門相關項目受到的影響較小。再融資新規出臺,為了幫助儘快修改再融資方案,公司投行團隊迅速與上市公司協調,和中介機構進行溝通,協助推動材料的更新和修改,所有的工作幾乎都是遠程辦公實現。投行部門的快速反應已經收到效果,促成了新規下首個再融資方案。

“在項目跟進上,投行部門的會議照常開,很多方案也可以照常完成,非要到現場的盡調會緩慢一些,但其他相關的工作並不會受到太多影響。”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券商也在努力降低疫情對投行業務帶來的不便。比如對於疫情嚴重地區IPO項目,光大證券(港股06178)會優先安排各審核環節,對於時間緊、壓力大的項目開啟專項應急措施。疫情期間,光大證券主承的某科創板企業繳款工作遇到延遲開市,企業發行可能面臨投資者繳款不足造成的終止發行風險。光大證券與客戶進行點對點電話、微信溝通,發動同業券商共同通知,經過各方通力合作,294個網下投資者全部繳款完成,未漏一單。

在上述華南券商投行人士看來,畢竟疫情當前,投行業務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但目前來看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如果是跟進比較久的項目,最新的工作也就是電話或者視頻網絡溝通,更新相關材料等工作。如果是比較前期的項目,可能會受制於現場調研的條件,進度上有所延遲。”

不過他也表示,近期各地企業正在逐步復工,預計未來項目現場盡調的工作或者出差和企業溝通的工作會恢復正常,被延遲的項目進度大概率會通過加班、犧牲此後的假期等方式彌補回來,追平進度。“估計疫情對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季度上,隨著接下來再融資新規、新三板改革政策等落地後,投行業務會有好的很多增量,對全年業務的影響有限。”

智能投行破局

實現業務承做模式變革

實際上,要有效實現遠程辦公,機構金融科技對業務模式也迎來新的挑戰和發展方向。有券商人士指出,未來智能投行、電子化投行將成為投行業務破局的方向。

據平安證券相關人士透露,公司倡導智能投行,很多線上辦公可以搞定。“我們公司的項目材料智能複核系統,可針對股、債、ABS業務申報材料的財務數據及計算準確性等進行智能識別和複核檢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質控內核的質量和效率,實現業務承做模式的變革。”

興業證券表示,公司已成立專項金融科技小組,提升投行競爭力。公司投行部已有大投行系統、底稿管理系統、發行管理系統和新三板督導系統等,未來將以註冊製為契機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投行,打造“智能審核、智能查詢、智能作業、智能管理、智能銷售”五大投行智能應用,增強專業數據分析能力和動態督導能力。

受疫情業務暫停,有券商投行的項目推進並未受太大影響,這也得益於智能投行的提前佈局。

去年年中,招商證券(港股06099)推出“智能大投行”平臺,覆蓋股權業務、債券業務及ABS等多業務鏈條,實現營銷、承攬、承做、審核、發行及後督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提升客戶營銷服務、投行業務拓展及項目質量管控能力,助力投行業務轉型。在項目管理上,“智能大投行”實現了全業務全流程管理,將項目文檔變成結構化信息,形成可視化、可穿透的項目全景檔案。招商證券信息技術中心負責人表示,智能投行平臺的作用在於幫助投行人員把項目文檔全部切割成片段,每個要點對應一個標籤,這樣每個人只需關注自己負責的標籤內容。“這不僅降低了出現風險錯漏的可能,還以標準化執行流程大大提高了各環節員工的工作效率。”

監管部門也開始改變傳統業務方式,鼓勵券商投行採用底稿電子化系統推進項目。2月14日,深圳證監局發佈啟用“擬上市公司輔導監管信息系統”通知,將通過該系統接收輔導備案申請、中期輔導報告、輔導驗收申請等申報材料,併發布相關工作通知。此外,證監部門此前表示,從今年開始,各證券公司承攬的投行類項目應使用底稿電子化管理系統進行管理,不具有底稿電子化管理系統的不得承攬投行類項目。對落實效果好的證券公司,將在券商分類評價中給予加分。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