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死神較量的“戰神”:他管的病區患者平均74歲,4名年逾九旬

跟死神較量的“戰神”:他管的病區患者平均74歲,4名年逾九旬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3日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劉望)疫情發生後,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餘衛中臨危受命,火速馳援綜合一科隔離病區,連續堅守一線二十多天,帶領團隊一次次與死神較量,與時間賽跑,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    

在他管的病區,患者平均年齡74歲,80歲以上患者9名,其中4名患者年逾九旬,合併的基礎病多,而且複雜。戰“疫”期間,餘衛中把更多時間留給了查房和集中討論病案。“查房能讓醫生深入瞭解一手病情,集中討論可讓治療方案最為優化,兩者結合能大幅提升治療效果。”每一名病人,餘衛中都親力親為,對重點患者採取“盯防戰略”,一旦發現異常,迅速組織施救,被同事患者稱之為“戰‘疫’滅火神”。 

23天特護治療從鬼門關“搶”回危重病患

1月底陳女士入院時,心、肺、肝腎、凝血功能等多臟器功能衰竭。 餘衛中請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王小江、林傑、程波3位主任多次會診,指導治療。 治療過程中,陳女士出現了醫生最怕的“炎症風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DIC、腎臟功能衰竭、營養支持受限……餘衛中的團隊日日夜夜接力施救,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突破一個個難關。餘衛中長時間蹲守在病房裡,盯守觀察,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和治療方案。陳女士的胃腸功能稍稍恢復後,餘衛中將大家省下來的牛奶、雞蛋等營養食品送給陳女士,想盡一切辦法為其加強營養。擔心陳女士久臥出現深靜脈血栓,積在深部的痰液無法咳出,餘衛中親自為病人翻身,幫助她排痰。直到2月22日,61歲的陳女士才成功脫離生命危險。現在,正在恢復中的陳女士已經可以與女兒微信視頻聊天,並笑稱日後女兒出嫁,一定請餘主任團隊吃喜糖。陳女士的丈夫李先生也感染新冠肺炎,被安排在她的鄰床治療。“二十多天來,我從絕望到看見曙光,親眼見證了奇蹟的發生。”李先生說,妻子入院時命懸一線,如果沒有餘主任團隊通力施救,估計夫妻二人早已陰陽兩隔。

跟死神較量的“戰神”:他管的病區患者平均74歲,4名年逾九旬

(圖為餘衛中主任為患者治療中 通訊員劉望 攝)

5天一個24小時班,每天白班循環模式,此前晚上一直睡在自己原來的辦公室,前兩週因科室危重病人較多,便搬到了隔離病區外的辦公室,隨時準備進隔離區處理突發情況。 一個月沒有離開過醫院,餘衛中早已沒了時間的概念。綜合一科病區護士長艾麗說,病區裡只有餘主任一個人是全勤。他總說,反正自己紮根在病區,多擔點事沒有啥。 餘衛中的妻子杜丹在武漢市中心醫院CT室工作,也上了抗疫一線。疫情爆發前,餘衛中將11歲兒子送回了鄂州老家,交給年邁的父母照看。臨走時,兒子一直唸叨“爸爸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又說“爸爸媽媽放心,我在鄂州會聽爺爺奶奶的話!”“後來天天忙著搶救病人,就連跟兒子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談及家人,餘衛中的臉上寫滿愧疚。他說,直到最近病人的病情逐漸平穩,才有空在晚上跟兒子視頻。

戰“疫”結束後最期待醫患關係更和諧

讓餘衛中歡喜的是,病區每天都有病人康復出院。每次出院前,餘衛中都會逐一向患者交代出院後,隔離觀察期注意事項,肺功能如何康復訓練等。餘主任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應收盡收,應診盡診”政策執行落實,疫情朝著光明方向發展,自己也看到了勝利曙光。 餘衛中坦言,儘早醫療干預可大幅降低輕症轉為危重症的幾率,降低死亡風險,不提倡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居家隔離治療。他向記者透露,市六醫院成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以來,院長劉建華每天下午親自組織召開科主任疑難病案討論會,多學科專家針對危重症病例展開討論,各專業多角度提出合理化治療建議,大力倡導中西醫協同診療,結合國家診療方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醫治療方案”,實踐證明治療效果顯著。


跟死神較量的“戰神”:他管的病區患者平均74歲,4名年逾九旬

(圖為每天查房後,餘衛中都會召開討論會 通訊員劉望 攝)

疫情結束後,餘衛中最期待的就是醫患間能夠加深信任,消除隔閡。“不要讓任何一個家庭在疫情中,留下失親之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百般可能施救,要敢於大膽嘗試,要敢於討教四方,要敢於突破思維,行醫者當無悔。此外,團隊一個人絕不允許掉隊,疫情結束後一起平安回家!”臨危受命後,餘衛中在病區微信群的一席話,激勵著大家在搶救中竭盡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