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你的壞脾氣留給愛你的人


生活中我們會把別人對我們的愛,當做理所當然。因為習慣了一個人的好,便不再懂得感激你,你為他所做便會被視為理所當然,你義務為別人服務,有時候做得不好還要被責怪。

不要把你的壞脾氣留給愛你的人


其實,我們都忘了,誰對誰好本來就不是義務性的存在。應該在習慣了得到之後,便忘記了感激。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和最愛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給了不熟悉的人。

因為素不相識,因為陌生人沒有責任需要對你好,當我們接受了陌生人的善意,接受了覺得本來沒有設定為必須的東西,便極為容易感動。接受了他人的一點小幫助,或者受了一點小恩小惠,都會在心裡給人貼個“好人”標籤。

而生命中那些習以為常的好,比如父母的用心,比如愛人的陪伴,比如朋友的理解,因為在長期的接受當中,我們習慣了他們不斷輸出的愛,便在潛意識裡將此認定為理所當然。

在外面和風細雨,在那親近的人大脾氣;在外面舌吐蓮花,在你面前粗口橫飛。一個人的語氣和態度都讓你足夠難過得聲嘶力竭。

楊瀾曾經問過周國平: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平常在外面要裝作彬彬有禮,不這樣做容易吃不了兜著走。而回到家裡,家人成為宣洩的渠道太方便了,不用擔責不必避諱,很少副作用。

《弟子規》裡說的“兄道友,弟道恭”,放到古代現代都難做。哪一家的兄弟姐妹,沒有在小時候打過架扯過頭髮,甚至互相在背後捅過刀子。

連孔子都說“色難”,意思是對家人和顏悅色是很難做到的。習慣了互相不謙讓,長大了自然也沒有客氣的道理。而情商高就該在言行上多換位思考,多多考慮一下自己發脾氣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有時在外受氣是暫時的,挑剔所愛之人是因為心底的糾結。但是成長就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傷了真正關心你的人的“玻璃心”,每個人認真付出的同時都會附有一顆細膩而又敏感的心。

不要把壞脾氣留給對你好的人,不要讓真正在意你的人涼了心。少讓出現讓自己討厭的一面。在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堅持給你不好臉色,那麼再也別對他那麼認真了,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