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各級各類學校暫不復學


長春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各級各類學校暫不復學

近日,中共長春市委辦公廳、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我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的通知》,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工 作部署,認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統籌兼顧疫情防 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現通知如下:

一、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繼續保持機場、火車 站的管控措施。持續抓好公共場所、交通工具、交通場站等 重要部位的測溫、消毒、通風等防疫工作。在人員密集場所 必須佩戴口罩。紮實做好返崗、返工、返學 “三返”人員防 控,嚴格落實排查檢測管控措施。進一步加強社區、村屯、單位、公共場所網格化管理。推動防控力量下沉,突出抓好重點疫區返長人員管控,繼續做好外省來長人員管理。加強對復工復產機關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各類社會組織的指導,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確保法人及非法人單位的責任、防控方案、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二、促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大力推動工業企業及其上 下游配套企業、商貿流通類企業(含一般物流、電商物流、倉儲物流等)、防疫防控必需的其他企業復產復工。屬地政府和市直相關部門,要結合“萬人助萬企”做好跟蹤服務,幫助企業理順產業鏈、供應鏈等上下游鏈條,解決復工復產中的招工難、物資運輸難、資金週轉難、煤油氣供給難等實際問題,協調保障口罩、防護服等防控物資需求。鼓勵非中央空調小型賓館與企業合作,以優惠價格為企業員工提供臨時過渡住宿。

三、做好交通運輸保障。嚴格落實交通運輸部“一斷三 不斷”要求,暢通人流、物流、供應鏈。全面恢復軌道交通、公交等市域內公共交通。除保留省界卡口外,全部取消市與市、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所有的卡口,有特殊需要設卡的須徵得省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恢復通達外市(州)和市域內的長途客運班車,推動貨運車輛無障礙通行(跨省憑通行證)。針對重點企業跨省集中區域員工返長需要,屬地政府和主管部門通過開闢綠色通道、組織包車等方式做好交通保障。

四、加強生產生活服務配套。

保障城市運行的水、電、 氣、熱、市政、通訊等公共服務類企事業單位,以及市級(含)以下國有企業要全部復工復產。藥店、便利店、各類超市、水果店、蔬菜門店、生鮮專賣店、雜貨店、快遞、五金店、理髮店等要儘快開業,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面對面接觸和人員聚集,屬地政府要積極指導幫助落實“六個必須”要求(見附件1)。

五、有序推動服務業復工復產。有序恢復商場、商業街、步行街等正常經營,開放室外公共設施、公園,以及滑雪場、冰上運動場所等室外經營的文體產業項目,必要時可採取預約、限流等措施防止人員集聚。屬地政府要加強對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產業園區等研判分析,因地制宜確定復工業態、範圍、時間,督促各類復工復產的商業綜合體、商務樓宇、產業園區落實“六個必須”要求(見附件2)。

六、機關單位實現全面復工。市級及以下機關單位(包 括政務大廳、服務窗口)取消彈性工作制,除隔離人員、家庭有特殊情況人員外全部恢復正常上班。除履行本職工作外,機關幹部要有組織下沉到社區、村屯協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到企業和項目一線幫助解決復產復工問題。

七、創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疫情期間持續推動“大招 商”工作,採取電話、網絡等方式聯繫對接,開展線上招商、線上簽約、線上審批。緊盯既有招商項目落地,推動意向變合同、合同變項目、項目變工程,進一步提高成功率和投產達效率。

八、促進各類項目開復工。重點推動全市 “三早”項目、軌道交通等重點民生工程開復工。要結合“專班抓項目”機制,幫助項目單位破解用工、融資、原材料運輸等突出問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項目對接,推廣不見面審批、容缺承諾制等有效舉措,推動項目前期手續辦理。

九、突出抓好農業農村工作。加快開展糧食收儲工作,解決農民賣糧難等問題。支持農資企業加快復產,推動農資 下鄉。加強農資產品質量檢查,打擊哄抬價格行為,強化種 子管理。強化農業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確保 備耕工作有序進行。加強大棚蔬菜生產,保障城市供應。推 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制定實施農民工 特別是貧困戶中農民工的返崗運輸組織方案,幫助安全有序 返崗。各級扶貧幹部和駐村工作隊要堅守崗位,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十、對疫情敏感行業禁止復工復產。對於影劇院、棋牌 室、遊藝廳、書店、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網吧、舞廳、酒吧、KTV、公共浴室、美容、足浴店、培訓機構(學歷及非學歷培訓)等場所相對密閉、人員相對集中的企事業單位,飯店餐廳(不含外賣),易造成人員集聚的景點、農家樂,使用中央空調取暖的賓館、寫字樓等列入負面清單管理,現階段不允許復工復產。接到上級通知前,各級各類學校暫不組織復學。

十一、有序實施區域分類管理。對於雙陽、農安、榆樹、汽開、蓮花山等未出現疫情病例的地區,以及連續14天以上沒有新增報告病例的縣(市)區、開發區,經屬地政府研究決定,可進一步放寬對各類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和本區域人員自由流動的限制。

十二、加強對於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保障。制定實施系 列支持政策,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的支持力度。企事 業單位復工復產採用備案制,取消企業復工審批(負面清單 企業除外),簡化復工復產確認手續。

十三、明確各級黨委政府管理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 做好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的指導服務,督促做好疫情 防控各項工作,發現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於存在疫情 隱患的要堅決叫停。對於其他未列入上述分類的企事業單位,由屬地政府採取“一事一議”形式研究確定復工復產時間和範圍。

十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企業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 人,要切實履行承諾,落實“六個必須”要求 (見附件3),加強對食堂、電梯、衛生間、樓梯扶手等密閉場所和重點部位的管理,嚴格落實測溫、消毒、隔離、防護等防疫措施,確保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企業不落實復工承諾、防控不力,經督促整改不到位的,屬地政府可責令其停業整頓,其行為作為失信信息列入信用記錄,並視情節予以相應處理。


附件1

個體工商戶復工 “六個必須”

1.必須落實專人定期對經營場所進行通風、消毒。

2.從業人員必須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護措施,每天早晚兩次檢測體溫。

3.必須積極採用預約服務、定點服務,減少“人際接觸”,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密集程度 (餐飲行業嚴禁堂食)。

4.因行業特性必須提供到場服務的,必須安排專人維持秩序,合理安排進店人員間距,督促提醒消費者戴口罩,杜絕人員集聚。

5.直接接觸消費者的共用服務工具、設施設備,必須做到一用一清洗,一用一消毒。

6.發現業主、員工及消費者存在發熱、胸悶、乏力等異常症狀,應第一時間報告屬地政府,並實施隔離、送醫等措施。


附件2

樓宇 (產業園) 復工 “六個必須”

1.必須制定樓宇(產業園)疫情防控應急管理方案,督 促入駐企業落實防控措施。

2.必須強化出入口管理,對入駐企業員工進入實行測 溫管理,嚴控外來人員進入。

3.必須定時對公共部位消毒,對園區道路、電梯、樓梯 間、公共會議室、衛生間等部位的消毒建立檢查記錄。

4.必須採取預約定點服務,減少人員接觸,公共餐廳 取消堂食,實施配送方式。

5.必須設置單獨隔離間,供入駐企業身體異常人員隔 離使用,發現異常,應第一時間報告屬地政府,並實施隔離、送醫等措施。

6.必須落實公共服務人員與物品的防疫措施,禁用中 央空調,加強對保安、保潔、設備維護等人員健康管理,公用的服務用品做到一用一消毒。


附件3

企業復工 “六個必須”

1.必須履行主體責任。企業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承擔起 防疫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嚴格履行承諾,確保各項防控 舉措落實到位。

2.必須嚴格員工管理。落實測溫、排查、隔離等措施,督促員工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做到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參 加聚餐聚集活動。疫情期間減少安排員工外出,嚴禁赴重點 疫情地區出差。

3.必須確保生產經營場地衛生。加強工作場所全面通 風,辦公室、生產車間、食堂、電梯、衛生間等重點部位要 消毒到位。

4.必須守住安全底線。提前做好重點設施設備、生產 經營場所安全隱患排查,加強員工安全培訓,嚴格落實安全 生產措施。

5.必須建立應急預案。員工如有發熱、胸悶、乏力等異 常症狀,應第一時間報告園區或屬地政府,並實施隔離、送 醫等措施。

6.必須落實檢查整改。主動配合屬地政府開展防疫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自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入駐樓宇(產業園)的,必須服從統一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